立即捐款

《施政報告》區區小工程 行人通道建上蓋 巴士站增座椅顯示屏

行政長官梁振英的任期已到第4年,來年勢將爭取連任。如何鋪陳政績?普選、標準工時、全民退休保障等等大政策,對不起,沒有。

結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再翻炒當年上任時爭取民望的策略之一:地區小工程。

2012年8月,上任不久的梁振英宣佈推出「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為全港約230個地點加建升降機和斜道等無障礙設施。該計劃以專用撥款而非逐項工程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的形式,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總目706「公路」下開立新整體撥款分目6101TX,2012-13年度至2014-15年度3年間,共獲撥款約7.4億

每區選址加建最長200米行人通道上蓋

2016年《施政報告》再推出新的小工程點子:行人通道加設上蓋及為巴士站安裝座椅及顯示屏,值得留意的是,加建上蓋是放於《應對人口老化》的章節中,提議包括延長過路紅綠燈時間。

「170. 政府將請區議會選定合適的主要行人通道加建上蓋,預計工程可於後年展開,亦將研究應用資訊科技,增加長者及有需要人士過馬路的綠燈時間。運輸署的「香港乘車易」應用程式也將加入方便長者使用的新介面和功能。」

——第七章《應對人口老化》「讓長者在區內輕鬆安全走動」,《施政報告》2016

因應《施政報告》,各個區議會可提議3個選址供部門考慮,目前南區區議會正收集意見。根據運輸署及路政署提供的文件及會議出的陳述,合適的選址有下列條件:

  • 應有較多的行人流量,特別是長者、殘疾人士及使用輪椅人士 ;
  • 有蓋行人通的位置應連接公共運輸交匯處和主要公共設施 , 如圖書館、醫務設施、社區中心或體育設施等 ;
  • 行人路應有足夠的闊度,供建造上蓋之用,及不影響行人路旁的樹木 ;
  • 應受市民廣泛歡迎, 並有較少反對意見 ;及
  • 附近沒有其他同類的/可替代的有蓋行人通道 。
  • 並非位於車路出入口
  • 附近的商舖數量

除此之外,最要緊的限制是開支必須在3,000萬以來,以符合「丁級工程」的定義,如超出上限便須提升工程至丙級、乙級及甲級,並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以「丁級工程」上限3,000萬計算,官員稱可建行人通道上蓋約為200米,區議會亦不能將200米可建上蓋分拆於不同地點。

在周一的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上,各區議員提出不少建議,而當區議員自然提議在區內興建。筆者較支持的則是在瑪麗醫院兩邊巴士站興建,連接橫跨薄扶林道的行人天橋。署方要求區議會在3個月內揀選3個項目,政府工程師會就首項進行技術研究,如可行的話便會推行,否則將考慮第2個項目。至於如何排序、工程時間表方面,則暫未有定案。具體選址目前仍在諮詢階段。

政府出錢建座椅 社區無權決定

至於另一項所謂「民生」小工程,為預留8,000萬為逾1,000個巴士站安裝座椅及到站顯示屏。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當時介紹項目時指,預計將為3,000個有蓋巴士站裝設座椅,並加設800個實時到站資訊的顯示屏,首3年則可分別完成1,500個及270個。

然而這項小型工程,又不同於上述的行人通道加建上蓋,由區議會選定選址「由下而上」推行,而是由巴士公司決定選址。在南區區議會委員會提出動議討論的司馬文議員便認為認由社區而非巴士公司決定,質疑巴士公司會否因廣告版位置等商業考慮挑選選址,座椅設計亦未必便利候車人士。署方最終僅表示會在整理名單後,再諮詢區議會,這樣的回答,或表示區議會無權參與。

至於顯示屏方面,目前大部份路線已應用到站預報系統的九巴,在旗下逾100個巴士站已裝設顯示屏,顯示到站時間,新巴及城巴則仍在測試到站預報系統中。不過顯示屏亦不無爭議,目前九巴不少顯示屏,便使用大面積位置播放廣告。乘客未來由候車至坐車期間,或也不能逃過廣告。

(利申:筆者為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增選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