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夏季奧運和政治的十件事:1936年孫基禎遮蓋日本國旗

提到1936年奧運會,大家當然會記起美國黑人運動員奧雲斯(歐文斯)如何靠在田徑賽場上取得四面金牌,在納粹黨自家門口粉碎「阿里安人優越論」。但當屆奧運還有一件挑戰後來在二次世界大戰成為軸心國國家的事。事件的主角是來自朝鮮的孫基禎。當年朝鮮半島已被日本帝國兼併,所以這位馬拉松好手只能參加日本代表團。孫基禎和另一位同樣來自朝鮮的馬拉松選手南順永都被迫使用日本名字參賽。據說當年孫基禎在簽名時堅持不用日文。最後,孫基楨和南順永分別得到金牌和銅牌。當日本國歌在頒獎禮播出時,這兩位朝鮮選手都垂著頭作無聲抗議。在柏林奧運會時,每位金牌得主都會獲贈一株植物,孫基楨更刻意將這株植物放在胸前,以遮擋衣服上的日本國旗。

在朝鮮,反殖的《東亞日報》在刊登孫基禎榮獲奧運金牌的消息時,在圖片上刪去了日本國旗。此舉令到報刊被禁止出版長達九個月。

三十二年後,在墨西哥城奧運會上,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女子體操運動員Vera Caslavska取得四金二銀的佳績。在她奪得銀牌的兩個項目中,奪冠的運動員均來自蘇聯。1968年8月,蘇聯揮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終結了當地被稱為「布拉格之春」的民主運動。Vera Caslavska在當年十月的奧運頒獎台上聽見蘇聯國歌時垂下頭,顯現具有和孫基楨當年相近的政治含意。後來在蘇聯政府施壓下,捷克斯洛伐克當局阻止Vera Caslavska出國參賽。但最後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在九十年代也能享受到民主自由的可貴。Vera Caslavska更曾經在九十年代出任捷克奧委會主席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