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硬地滾球 碌出香港 勇闖巴西殘奧

硬地滾球為殘疾人奧運會其中一個項目,球賽在一個12.5米乘6米的範圍內進行,球員在輪椅上向著目標球以拋、擲、滾或踢出六個藍色或紅色的軟球,盡量將球接近目標白球,愈接近得分愈高。患脊椎肌肉萎縮症的何宛淇,自08年開始參加硬地滾球項目,期間曾因健康轉差而需要轉組別,導致表現未如理想,一度想放棄運動員生涯,幸得教練、隊友、家人及朋友支持,令她沒有放棄,今年總成績躍進至世界第十二名,並取得2016年巴西里約殘疾人奧運會參賽資格,現正積極備戰。

硬地滾球運動員何宛淇說: 「我患的是脊髓肌肉萎縮症,平均每1000個人就有1-3人有,有些人會到20-30歲才病發。這個病有5種,我患的是Type2,主要是肌力會持續下降。

我是在特殊學校的興趣班上開始接觸硬地滾球。硬地滾球對我來說很重要,除了是我唯一可以玩的運動,令我可以從中獲得滿足感,還帶給我很多,尤其是身邊一班有心人,教練、義工等等,一直無條件地付出,讓我可以無憂地追夢。

08年開始加入港隊硬地滾球香港代表隊,而在09年第一次代表港隊出戰2009年東京青少年殘亞運動會時,拿下了個人及雙打金牌。

在我漸上軌道的同時,手功能開始進一步轉差,沒有足夠力量出球,但那時我認為自己,只是打不好,仍可以打硬地滾球,後來表現越來越差,終面對自己要轉組的事實。

由第二級別組別BC4(用手/腳滾球)轉到第三級別BC3(用管道滑球)時,重新花了許多時間適應用管道滑球、跟教練李榮傑的合作,因為以前用手只要掌握力度基本上就可以準確發球,但球放在管道上的高度和角度究竟代表其多力度是不知道,要逐個試:用手打地板的影響不大,但用管道球的摩擦力少了很多,變相很受地板的影響,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變相未知的變得更多。

另外,心理上亦需要重新適應,因為連很簡單的執管都要教練代勞,曾覺得自己很無用,甚至一度想放棄運動員生涯,很幸運得到教練、隊友、家人及朋友的支持,由其是教練對我說不要忘記自己當初為何愛上硬地滾球,才令我沒有放棄。

在2015BISFed哥倫比亞世界硬地滾球公開賽中取得第一面銅牌。

每一次出賽都有難忘的事,所以很難說哪一次特別難忘。其中一次難忘的是去2015 BISFed哥倫比亞世界硬地滾球公開賽,那次完全無期待過自己的成績,甚至以為會是最後一次出賽,但點知愈打越順,竟然打到第三名,是我第一次有獎牌,是很大的鼓勵。另一次是在北京舉行的BISFed硬地滾球世界個人錦標賽,因為當時距離取得參與殘奧資格還差一點,而那次入了十六強,成績亦躍進至世界第十二名,確定取得2016年巴西里約傷殘奧運會參賽資格,終於兌現到給自己的承諾。

能夠有幸成為這個組別第一個香港運動員出戰殘奧,對我來說已經是達標,所以無壓力,反而希望藉比賽分享我們的打法和生活。」

小宇:訪問完成後,宛淇問我為甚麼會訪問她。其實我們是同一學系的,所以去年入學時已留意到她,這個訪問理應很早就做完了,但我希望和她成為朋友後才做,一來認識時間更長能觀察丶訪問會更仔細點,二來想超越訪問和受訪者的關係,回歸故事的根本:人,切切實實地認識她,並分享生命當中的樂與愁,而終於這個學期我們選了同一個course,有很多機會慢慢認識了解。

不過,還是被她提醒了校園內也有其他有身體殘障的同學,只是他們未必是顯性的,所以未必很容易留意到,所以最重要的事,果然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見,要再努力觀察身邊的人和事。

她亦有問我完成訪問後有沒有對她改觀。沒有。還是那位偶爾會自我質疑,但質疑後依然能保持樂觀心態前進的女孩!

最後,我也是現在才知道香港沒有殘奧的直播,希望會有其他途徑讓我們可以為宛淇以及一眾代表香港出戰殘奧的運動員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