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Facebook,我要重新做人或重新交朋友

圖片來自DigitalRalph

電影《無間道》裡有一個主題,就是「重新做人」,這在電影或現實裡都不容易,甚至是在社交媒體上。因為,對大部份人來說,如何做人涉及你與甚麼人及如何交往,但Facebook的演算法(algorithm)已多少決定了我看到哪個朋友,讀到甚麼新聞、訊息及觀點。於是,有人提議,Facebook應該增設一個"reset"(重設)按鈕,讓用戶重新互動,甚至重新交朋友。

Facebook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媒體平台(中國大陸除外),大部份香港網民不只靠它來跟朋友溝通,還透過它來看新聞。當中以後者尤為重要,因為,不少年青人可能轉到Snapshot等等,但若要看新聞,他們很少會像筆者那樣每天還會打開某個媒體網站去看新聞,而是靠Facebook的News Feed。結果是,我們都活在所謂「回音室」(echo chambre)裡,或所謂同溫層,關心著特定的某些議題,分享接近的觀點。

我不敢肯定"reset"是否真能令我在Facebook上重新做人,重新交朋友,但我願意一試。

Facebook有意無意地把用戶鎖死在原有的社交網絡裡,同時也對入門網站或甚至搜尋器帶來極大衝擊,拉走了用戶與眼球。它的演算法對那些無奈要靠Facebook傳播的媒體也影響巨大,它的演算法對個人愈來愈重視,包括個人用戶、朋友及個人上載資訊,用專頁來推廣也容易達到以前的效果(有興趣者可以看以下這個官方視頻)。大部份網媒都需要專業人士去研究演算法,去推文,甚至反過來設計內容以配合Facebook的演說法,這不只是標題黨、聳人的圖片及視像那樣簡單。

Facebook演算法的問題其實只是現代社會的冰山一角,它對人的影響愈來愈巨大。香港人比較留意到的是國內例子,中國政府用演算法,結合中國特色的網絡信息審查及控制,以達到政治目的,操控輿論。另一個較少人注意的是美國,美國司法及執法部門早已外判不少工作給私人公司,包括利用類似「罪犯側寫」(offender profiling)的做法,為罪犯評分,成為法官判刑時參考的背景報告中重要資料。例如,它把某位罪犯按他的犯罪行為、犯罪紀錄,甚至是家庭背景、心理狀態等等進行評分,以評估他重犯的風險,而重犯風險成為判刑的重要參考。可是,當中的演算法如何,大部份人都不清楚,要改正它也不容易,甚至有研究機構指,演算法當中有種族歧視之嫌。

公眾問責如何能介入到演算法的制定與修改,是這個資訊主導的社會的一大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