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預留位就是浪費?陳恆鑌先生,選舉議題不是這樣找的

圖:德士古道天橋預留位(來源:Google Map截圖)

早前有報章報道,訪問現時身為立法會選舉地方直選新界西選區候選人之一的陳恆鑌(雖然訪問中只強調他立法會議員及荃灣區議員的身份),指目前各區內的道路預留位(報道中稱為「斷橋」)長年備而不用,並舉出德士古道天橋預留位及竹篙灣公路預留位作例子,認為當局規劃失當,無視區內車流不斷上升,令荃青交匯處(即報道中提及的「回旋處」)「塞爆」,因此應儘快開展相關工程云云。

201608242
圖:竹篙灣公路預留位(來源:Google Map截圖)

誠然,有些道路建設確實應該加快進度,如對九龍區交通網絡十分重要的中九龍幹線,但道路中存在預建部分並不代表該部分就必然需要續建,更不代表不續建就是浪費。報道中將興建道路預留位置而未有啟用等同於浪費的說法,可以說是不足為訓的。道路預留位置的興建是為方便日後進一步發展時,不必截留相當部分的道路空間便可施工,但若該等發展計劃擱置時,自然也就沒有續建的價值。至於報道中提到的預留位,看似都很有必要續建,但就事實言之,卻未必如此,更不必說剩下未提的預留位是否也有需要了。

這些預留位中,最長壽的一個是大潭道紅山廣場對開的,為1968年《香港長遠道路研究》中構思的81號幹線(柴灣至赤柱)預定連接路。如果真如報道所說的那樣,建了預留位,便等於一定要把未落實的發展計劃全部完成,那麼大潭道的預留位是否也要繼續建築、延伸?這種盲目追求建設的思維,並不是城市規劃應有的態度。

201608243
圖:位於紅山半島的81號幹線預留位(來源:Google Map截圖)

至於在報道末段提及的西九龍預留位,由於當局早已表明是為西九文化區未來發展而興建,用途明確,因此本文亦無意多提。但為什麼我們認為報道中陳氏提及的兩處預留位均沒有迫切需要完成呢?首先,竹篙灣公路的預留位是為目前尚在諮詢階段的大嶼山發展而建,姑不論該項發展是否合理(本組對該諮詢的立場見),但畢竟仍在諮詢階段,連規劃藍圖也尚未出爐,憑何便要認為預留位是浪費?

而德士古道天橋的預留位,實在也並沒有具說服力的理由支持續建。報道自身也道出了原因,即為相關發展規劃已遭擱置,自然亦無必要在此情況下大興土木。但除了這點外,不續建的原因又何在?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

首先就德士古道天橋預留位本身的位置看。該段預留位位處德士古道往荃青交匯處方向的行車線一邊,其預定用途就是作為德士古道天橋的引橋,讓目前無法轉上德士古道天橋的車輛,可以經由這條引橋避開荃青交匯處。但這條引橋的設計,顯然只能疏導往青衣方向的交通流量,在需要荃青交匯處處理的各方向車流中,往青衣方向的壓力並非最大,所以作用也將是有限的。

其次,就德士古道的車流情況而言,雖然可見車流輕微增長,但大體仍沒有明顯變動,與陳氏在報道中親口說的「荃灣近十年人口不斷上升,車亦增加好多,迴旋處經常塞爆」,顯然不甚符合。這可以從運輸署每年出版的交通統計年報(Annual Traffic Census)中提供的各道路全年每日平均車流量數字中(由於無法知曉的原因,目前該年報的2015年度本並未在一貫的每年6-7月間出版,故此目前所能獲得的數據只到2014年度)看出:

一如前言,由於德士古道天橋預留位位置上的限制(只能疏導往青衣方向的車流),所以只需留意兩組數據即可:一為與該段天橋直接相連的青荃橋流量,另一則為由青荃橋出入荃青交匯處的引橋流量。鑒於陳恆鑌在報道中「近十年」的說法,我們的數據只從2006年開始:

螢幕快照 2016-08-24 上午10.30.51
圖表1.1:2006-14年間青荃路在荃青交匯處上方的行車橋交通流量變化(架次)

螢幕快照 2016-08-24 上午10.30.46
圖表1.2:2006-14年間青荃路出入荃青交匯處的引橋交通流量變化(架次)

如圖表1.1及1.2所示,均可看出該段道路交通流量的波幅極大,看不到特定的趨向,但大體而言,其增長卻很難說有多大,2006-14年的總增長只有1600至1800架次而已。當然如此說法,仍有爭論的餘地,譬如該等數據沒有為通過的車輛作分類,因此也就無法知悉此一增長會為路面增加多少壓力。但總體來說,該段道路的交通壓力仍沒有加重多少。在這情況下,陳恆鑌的說法就很難成立,而該段預留橋也顯然並無續建的必要。

最後,即使如報道轉述陳氏所說,該橋可以方便楊屋道的車輛直接前往青衣,但翻查資料,我們從中也一樣難以找到有力的證據,證明楊屋道的交通流量需要這條引橋。由於與德士古道直接相關的車流量只為楊屋道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只取該道路由馬頭壩道至德士古道一段的數據。而且同樣地,我們照跟陳氏的說法,只從2006年開始:

螢幕快照 2016-08-24 上午10.30.36
圖表1.3:2006-14年間楊屋道(德士古道至馬頭壩道)的交通流量變化(架次)

如圖表1.3所示,楊屋道的車流量,從2006到2014年,僅多了1200架次,就更支持不了陳氏的說法了,而當局對陳氏虛與委蛇的態度,也可從這些數據見其原因。

我們認為,在討論交通問題時,總是應該抱持著實證的態度去做。如果只為搶眼球,從而憑空臆想需求,又或盲目鼓吹建設,小則耗費更多的公帑,多則又是大白象工程的重演,大則甚至破壞寶貴的生態環境,而且極難恢復!再者,陳氏及相關報章如此做法,亦有藉此為個別候選人進行間接選舉文宣,規避選委會對選舉廣告設立的限制之嫌。

螢幕快照 2016-08-24 上午10.47.59
圖:已擱置的荃灣海灣進一步的填海計劃範圍

本次立法會新界西地方選區參選人除陳恆鑌外,尚有多張名單角逐,其名單第一位候選人按選管會排序分別為黃潤達、尹兆堅、高志輝、周永勤、鄭松泰、鄺官穩、田北辰、何君堯、梁志祥、郭家麒、黃浩銘、李卓人、黃俊傑、麥美娟、馮檢基、張慧晶、呂智恆、湯詠芝及朱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