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選舉觀察 抵抗威權

今次立法會選舉,從有提出港獨的個別候選人被取消參選資格,到有候選人在選舉論壇公開承認受到壓力而決定停止選舉工程,變相棄選,在香港選舉政來說實在是前所未見,既令香港選舉廉正(electoral Integrity)的問題雪上加霜,亦讓筆者反思國際社會觀察地方選舉(election observation)的操作能否在香港推行。

選舉廉正是選舉研究以及現實選舉政治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它關心一個政治選舉是否符合國際標準。這些國際標準均為聯合國和區域跨國政府組織(例如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公約、條約及指引所認受。

舉例說,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轄下的民主機構與人權辦事處(OSCE Office fo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Human Rights)所出版的《選舉觀察手冊》(1)綜合了衡量選舉是否民主的國際標準,例如「尊重公民參選權及尊重成立政黨和在法律和政權前均有平等待遇的權利」;「保證政治選舉工程能不受行政機關、暴力、恐嚇或 對候選人、所屬政黨或選民的報復所阻撓,在公開、公平的氣氛下進行」;「保證投票以不記名方式進行,點票過程和報告誠實,點票結果展示公眾」;和「保證獲得足夠選票當選的候選人能獲得議席直至任期完結」等。

因此,國際組織推動的選舉觀察,並非僅僅聚焦選舉制度和投票過程是否符合公平公正 。《歐盟選舉觀察手冊》(2) 指出,選舉觀察的層面和選舉周期包括:政治形勢、法律框架、選舉行政、選民登記、參選人報名、競選活動、選舉暴力、媒體行為、網上選舉內容、投訴與呈請、人權(例如女性、傷健人士和少數族裔的參與程度)、公民社會角色、投票日、選舉結果,以及選舉後的環境、形勢等。

簡言之,選舉觀察員須積極在大選期前、競選期間、大選日、點票時間和選後形勢作一絲不苟的觀察和記錄,需要一份綜合多方面和長時間參與的功夫。而這些跨國選舉觀察組織,往往招募不同專業人士,組成團隊到進行大選的地方實地觀察,以不偏不倚的態度考察選舉過程和制度運作的優劣,從而增加組織的公信力。

事實上,香港選舉制度和操作不符國際標準,已經是社會共識。而香港不少學者、公民社會組織和政黨,多年來在不同位置各自監察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是否公正,亦是功不可沒。投票日晚上點票的監票人制度,某程度上也填補了部分選舉觀察的元素。加上今日智能手機普及、網絡技術和網媒發達,人皆可為「監察」,似乎參與選舉觀察已成為一種非形式和普遍的公民參與行動。然而,香港在主權移交中國後未見有跨專業、有系統和組織的選舉觀察團隊(除了香港人權監察1998年的立法會選舉報告),上述的跨國組織、國際非政府組織也未有派出其團隊來港,是政治考慮抑或香港政治發展不為重視,筆者無從考察。

外地研究選舉廉正的機構,也未必注意香港選舉的發展。比如設在澳洲悉尼大學的「選舉廉正計劃」(Electoral Integrity Project)在2012年7月到2015年12月向139個國家的選舉研究專家進行滾動調查,以監察180場全國性議會和總統選舉的質素。(3) 其樣本涵蓋七大洲大部分國家,但有定期議會選舉的香港和台灣卻未包括在內。原因固然難測,但香港作為在中國一黨專政下能夠享有定期「半桶水」議會選舉的特區,其特殊性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香港選舉的廉正問題由選舉制度擴大到投票日前的選民登記、報名參選,甚至競選暴力和恐嚇事件等,難保在第三世界國家出現的選舉舞弊和暴力行為不會在香港發生,例如在秘密以預先放好假選票的票箱換走實際票箱、恐嚇選民或運用行政權力取消當選人資格等,雖然當前只屬空想,但大家在一星期前,也沒有想到香港會發生政治篩選、施壓棄選之事。當香港的半民主選舉政治退化為選舉威權主義政治時,香港人還可以做什麼?

筆者一直深信,民主運動需要整體多面地長期戰鬥。香港的民主運動,已轉向為抵擋威權統治的抗爭。除了直接針對政權和體制,也不能忽視選舉中每一個細節皆可以抵抗威權進一步破壞選舉廉正的戰場。相信在香港較少人留意的,就是投票日投票站和點票過程的監察──這過程往往只有候選人的選舉代理和監票代理參與。在第三世界國家,甚至早年台灣也發生過在票站集體作票事件(1992年花蓮縣立委選舉)。

從近日傳媒報道選舉主任在投票日前處理選票手法可見,公務員處理選舉是否公正確是問號。市民自發在點票時於地區票站公眾位置花時間作第三方監察,可能是一個防止點票過程出現「造馬」的情況。最近已有政黨公開招募票站監察員,但在政黨以外,每個市民能否運用既有空間、資源和技術去開拓這戰場呢?

進一步而言,香港公民社會,亦能放眼世界,鼓勵具公信力的跨國選舉觀察組織來港進行實地考察,將香港的選舉放上全球選舉廉正的議程之中,讓香港成為全球民主政治發展的一員。儘管在外交上接連受挫的中國政權相當忌諱外國勢力,但香港一日在國際政治經濟上仍有一定影響力,香港的公民社會也能盡力讓以全球公民社會注視這國際都會的民主運動。

延伸閱讀:
(1) OSCE Office fo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Human Rights (2010). Election Observation Handbook. (Sixth Edition)
(2) Election Observation and Democratic Support (2016). Handbook for European Union Election Observation.(Third Edition) European Union.
(3) Pippa Norris, Ferran Martinez I Coma, Alessandro Nai and Max Grömping (Feb 2016). The Year in Elections 2015: The Expert Survey on Perceptions of Electoral Integrity (PEI-4.0). Electoral Integrity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