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和你一起長大的女孩

和你一起長大的女孩

從小陪你一起長大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你們還有聯繫嗎?也許是漸涼的秋風影響,也許是《七月與安生》的感染,讓我也憂鬱起來,懷念起那段微澀的青春。

女孩子的友情非常複雜,不像男生之間那麼豪爽簡單。因為女孩子會有自己的小心機,算計著別人,保護自己,這樣的陰暗面一輩子只有一個人能看見,那就是女生的閨蜜。真實的閨蜜關係就是又愛又恨,因為彼此的不同而互相吸引,但又會因為性格的相似而互相傷害。尤其是當兩個人同時愛上了同一個男人,再好的友誼也會破裂,爆發激烈的戰爭,但同時又被彼此的感情牽絆著,難以割捨。對,女生就是這麼矛盾。

七月與安生從小一起長大,一個恬靜如水,一個熱情如火,雖然能成為好朋友,但注定她們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我想,每個女生都會有一段時間,非常嚮往安生的生活,可以隨處流浪,任性不羈,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可惜最後都只能活成七月,永遠被關在象牙塔,考上好的學校,找一份安穩的工作,與初戀情人結婚生子。真實的閨蜜友情不會如此順利,所以這是電影存在的意義,把赤裸裸的現實表現出來。

新人導演曾國祥的表現也讓大家眼前一亮。在看電影之前,我只知道他是資深演員曾志偉之子,從來不知道他還會導演。大眾一向認為,『星二代』都是在父母親的光環下成長,很少會有超越他們的成就。這次加上陳可辛的幫助、岩井俊二的影響和演員的精彩表演,曾國祥發揮出超新人導演的表現。首次執導也許有很多技巧都不夠純熟,不會有太多花俏的鏡頭運用,但電影的燈光運用,故事流暢程度也已經超出新人導演的水準。

我很喜歡七月與安生在家明家浴室吵架的那場戲。當時七月與安生已經多年不見,而且七月即將要和家明結婚,但家明卻不避嫌地收留安生在家。浴室是電影非常重要的場景,小時候,她們一起洗澡,在浴室『坦誠相見』,當時他們還小,不需要任何掩飾,燈光是最柔和光亮的,兩人像是教堂壁畫中,嬉戲的小天使;後來,安生第一次離開七月回來,那時七月已經知道家明和安生有曖昧,嫉妒的心理讓她不敢在安生面前脫衣服,她們都不敢赤裸裸地面對彼此。直到這一場爭吵,燈光與前兩次的明亮不同,換成了陰森的昏暗,像她們內心的陰暗一樣;一直以來,七月都像一帆風順地成長,像是有『光環』在身上一樣,這場戲導演選擇把燈打在安生身上,讓她們兩人的性格命運都交換了。

演員也幫了導演很大的忙,尤其是周冬雨。一直以來她清純的形象一度讓我擔心她能不能好好把握灑脫不羈的安生,始終稚氣的臉太沒有說服力了。沒想到她卻賦予了安生更實在的形象,一個有傻氣的女漢子,一個沒有心計的壞女人。通過導演、七月與安生的努力,觀眾一步一步地進入七月與安生的內心世界,感受她們的愛,她們的痛。

同一時期上映的日本電影《少女》題材也相似,但相比起來就遜色不少。湊佳苗的故事非常精彩,情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但演員與導演的表現強差人意,不如《七月與安生》自然。角色的內心感情很豐富、很複雜,但演員表達不出那種情緒,讓觀眾難以代入其中,無法理解當中人物的真實想法;電影的開頭不俗,能勾起觀眾的好奇心,可惜後繼無力,唯美的鏡頭奪取了觀眾的注意力;節奏也較平緩,張力不足以讓驚人的謎底爆發。

《七月與安生》的結局就讓我的心酸了。故事總共有三個結局,安生寫的小說的結局是最美好的,七月終於飛出籠子,過著自由的生活;第二個是安生告訴家明的,七月生了孩子之後離開了,與安生交換人生;而最殘酷的真實是,七月在二十七歲這個青春將要消逝的年華裡離開人世,安生就代替七月過她的人生,用她的名字寫小說。其實在電影開頭就很明顯看出,安生的熱情已經消失,她完完全全變成安靜的七月。(那時我還以為周冬雨飾演的是七月)不過電影的轉捩點來得太突然,在前戲沒有任何懸念的伏線鋪排,七月的女兒出場的時間也太晚(電影三分之二段才出場),讓觀眾感覺結局突兀,少了幾分力道。七月在結冰的海邊走向燈塔的場景讓我感觸很深,那是失去靈魂伴侶的孤獨感,是煙火燦爛後的空虛,也是安生對七月的思念。

我想起了中學時代的閨蜜,我們有點像七月與安生,有時候我是她的影子,有時候她是我的影子,我們也是喜歡上了同一個男人,我們也很久沒有聯繫了。慶幸的是我們都還在人間,不知道她看完這部電影的心情是否與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