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刺「微波爐」來了!

馬刺「微波爐」來了!

隨住鄧肯(Tim Duncan)退休,馬刺的GDP組合正式走入歷史,雖然其他兩位拍檔真路比利(Manu Ginobili)及柏加(Tony Parker)仍在場上奮戰,但影響力也大不如前,因為球隊重心已轉移到尼納特(Kawhi Leonard)及阿域治(LaMarcus Aldridge)身上,加上一眾新人打得不錯,馬刺迷也就不會太過心痛。

Manu今年已是39歲,至於法國小跑車柏加,也已老大不「小」,三十有四,這位2007年總決賽MVP,表現也逐年下降,上季平均得分已跌至11.9分,反而助攻仍維持在5.3次。比起超級第六人Manu,TP仍能維持正選地位,但普波域治(Gregg Popovich)也很懂得鍚住老兵,近幾季都不會讓TP平均上陣多於30分鐘,以讓他們在季後賽仍保有足夠體力。早在今季的第三場比賽,普帥已經讓柏加休息,而把「澳洲自走炮」米爾斯(Patty Mills)推上正選,結果馬刺大勝98:79,米爾斯射9中6有18分,並有5次助攻,非常稱職。

馬刺的球迷好像特別喜歡討論,那位球員打正選更佳。在Manu大勇的年代,普帥也經常將他先收起,出任超級第六人角色。例如在2007-08球季,該季真路比利就贏得「最佳第六人」獎項,當時30的他頭頂未秃(哭),身手犀利,平均19.5分是全隊最高,也有4.8個籃板及4.5次助攻,點計都比已是34歲,得分跌至10.1分的另一得分後衛芬尼(Michael Finley)更佳,可是普帥就是要Manu任後備。事實證明Manu的確適合這位置,因為他能由1號位打到3號位,進攻的手段也多變,能讓教練視場上情況而派上用場,最重要是他夠大膽,無論鬼之切入或傳球都不依常理,有時球隊大幅落後時,放「亂刀流」Manu落場每每扭轉戰局,這是芬尼或當時防守專家保雲(Bruce Bowen)所無。近年較似的,應該是快艇的哥羅福(Jamal Crawford),這位插花王也是一流的爛仗王,能控擅射,有時快艇就靠他來改變戰況。

上周幾位球迷就和我討論,馬刺是否應該把米爾斯推上正選,而把柏加放落後備;而柏加之前再次受傷,外國不少網站早就把兩人的數據詳細比較,包括兩人與其他正選的化學作用,計及+/-得分,都認為米爾斯是更佳選擇。可是現實中的籃球不是打Fantasy或NBA 2K,在教練眼中,數據只是用來參考,最重要的是其打法、心理質素,以及年齡。

大部份的教練,都傾向讓年輕的打後備,較老的打正選。因為年紀大的球員多需要更多的熱身,才可進入狀態,若讓其打後備,可能要十數分鐘才進入狀態,反而不理想。另一考慮因素,當然是球隊第二梯隊(second unit)的配合;如以馬刺作例子,後備主力如中鋒迪蒙(Dewayne Dedmon)及西蒙斯(Jonathan Simmons)都守優於攻,至於「九指半射手」比坦斯(Davis Bertans)也未進入替補主力,所以讓米爾斯打後備,帶領其他球員,可提供更多火力。柏加經驗較好,也不如米爾斯般急,用他來開局,的確是更穩陣的選擇。

除了馬刺,勇士前季的一個「第六人」決定,也成了取得佳績,最後登頂的重要因素,就是把一向打開正選的伊古達拉(Andre Iguodala)變為後備,讓較年輕的班尼斯(Harrison Barnes)任正選。這個例子看來有點矛盾,其實卡爾教練(Steve Kerr)就是看中伊古達拉的全方位才華,能夠控球上前場,也有3分波可拉開防線,其防守更是一絕,加上具領導能力,所以Iggy不是單純的正選,而是經常搭配浪花兄弟的其中一人,平衡攻守,而打到迷你小球陣時,他也能推上去頂一頂4號位,作用甚大,所以卡爾才有此決定。結果勇士封王,Iggy也奪得總決賽MVP,可說是完美的雙贏結局!

一個球員是否適合作後備,另一重要考慮是其心理質素。要做超級第六人,每每落場就要「救火」,要是心理質素差,又或準備不足,那就難以勝任;數第一代超級第六人,就是活塞的雲尼莊遜(Vinnie Johnson)。當時活塞已有一對堪稱最佳拍檔的後場孖寶:湯馬士(Isiah Thomas)及杜馬士(Joe Dumars),可是當時東岸強手如雲,公牛方興未艾,塞爾特人一路強權,鷹隊也有搞局能力,所以名帥戴利(Chuck Daly)也要想辦法,讓活塞有更平均的火力,而且在膠着時可以奇招突出,結果就是讓VJ任後備。

VJ的經典之作包括在東岸準決賽,攻入34分助活塞擊敗塞軍;另一場則是89-90的總決賽,在餘下0.07秒入波,領活塞締造連霸;由於他落場即「熱」,加上得分犀利,當時的塞軍球員安治(Danny Ainge)就為他改了一個「微波爐」(Microwave)的綽號,代表他毋須熱身,一落場即熱,這也是眾多「第六人」中,最具體且最得體的外號。

馬刺今日對木狼的比賽開局不順,只打了4多分鐘,就落後3:12,於是普帥決定換人,把三位後備、包括米爾斯調入場中,推快節奏,也藉此在防守上堵塞拿普維度拿(Nicolas Laprovittola)的漏洞,結果米爾斯也真的喚醒隊友,偷波助攻和遠射樣樣齊,第一節完結時是19:22,只是落後三分。這一節他上陣7分24秒,遠比正選的拿普維度拿的4分36秒為多,得分也是8比2 ,可見米爾斯絕對稱得上是馬刺的「微波爐」。最後馬刺大勝105:91,客場開季13連勝,攻入全隊第二高分(15分)的米爾斯絕對功不可沒。場上富侵略性,防守夠爛打,進攻信心十足,關鍵時刻不手軟,落場即「熱」,如能減少因快而來的失誤,絕對是馬刺後場最可靠的一員。

籃球不是足球,在換人不受限制下,正選和後備有時只是稱呼上的分別,更重要是因應教練的戰術,讓球隊有更均衡的火力,更多的變招。今季如灰熊的蘭度夫(Zach Randolph)、湖人的L威廉士(Lou Williams)、OKC的簡達(Enes Kanter)等,都完全具備正選實力,改任後備完全是戰術需要,若球隊能獲取佳績,那已是最大的回報。當然了,教練也要易地而處,想想球員甘為後備的苦心,若是因循地在關鍵時刻用回正選,無視火熱的後備,那肯定又會成為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