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街頭送暖不過點滴,唯願政策真能改善

街頭送暖不過點滴,唯願政策真能改善

文:劉小麗

今個聖誕連續兩日到社區送編織品給長者,除了昨天提及的一位婆婆外,有兩段對話都令我感受甚深。

昨天在藍田,一位衣著得體的女士,很有耐心地等我跟其他街坊打招呼後,說想向我反映一個意見。她說:小麗老師,我未到七十歲,略有資產,所以我沒有生果金,沒有醫療券,沒有任何社會保障。但我只得一粒仔,他也要顧自己一家的生活,我不想拖累他,所以我的生活及醫療所需都是自己支付,其實壓力及負擔很重,你看我滿臉濕疹都不敢去醫。我希望你能幫助我們這樣的長者向政府反映意見。

今天跟醫護界的朋友吃飯,提到這段對話,她回應指,就是這種沒有收入,恐怕坐食山崩的感覺,令許多薄有資產的長者陷入一種等死的負面情緒,造成長者抑鬱。每月些少的養老金其實既是經濟需要,也是心理需要,政府真的應該承擔。

另一段對話來自今天麗閣邨一位坐輪椅的婆婆。她接過冷頸巾後問我:除了派冷巾外,你告訴我你會怎樣為我們爭取?我說:我希望長者能在社區安老,政府提供上門送飯、家居清潔、陪疹等服務。婆婆聽後大力點頭說好,眼眶紅紅的。她說:我們長者都很怕入老人院,怕遇到劍橋那種情況,一聽就怕。

劍橋康橋的問題,實在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對待我們的弱勢多麼涼薄,也看到政府的院舍條例如何粗疏。未來一年希望自己能為此出一分力,令政府既去改善對院舍的要求及監管,亦真正落實社區安老的方針。這些對話或許不是很激情,但卻讓我感受很深,更堅定地投入這些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