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環團多年爭取的保育措施終被採納 但憂慮成為發展郊野公園的交換條件——香港觀鳥會回應施政報告2017

環團多年爭取的保育措施終被採納 但憂慮成為發展郊野公園的交換條件——香港觀鳥會回應施政報告2017

環保團體多年來提出的保育措施中,包括非原址換地方式及成立自然保育基金,終被政府納入今年的施政報告當中。香港觀鳥會表示歡迎,但同時憂慮保育措施會否成為發展郊野公園的交換條件。

本會聯同其他環保團體一直積極向政府提出各種保育具高生態價值地方的措施。現今沙螺洞的發展及保育爭議一直僵持了近二、三十年,政府最終決定以非原址換地方式保護當地生態。

至於環團過去十多年間提出類近英國「國家信託」(National Trust)的自然保育基金,政府將會成立委員會研究基金的運作和所需的法例及資源 。

以上兩項保育措施能保護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亦同時尊重土地擁有人的發展權。

本會對於政府將於大嶼山大澳、水口和貝澳等具高生態價值地點推行保育試驗計劃表示歡迎,也支持將紅花嶺納入郊野公園,以保護香港及深圳之間重要的生態走廊。

政府一方面表示將會保護更多具高生態價值地點並增加郊野公園的總面積,另一方面又會考慮利用郊野公園生態價值較低的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及老人院等用途。可是鑒於政府過去幾年也曾推行類似的政策,將「生態價值較低」的綠化地帶改劃為發展用地,本會對發展所謂「生態價值較低」的郊野公園土地實在沒有信心也無法接受。

除此之外,施政報告的內文無形將「保護郊野公園」及「解決土地及房屋短缺」成了對立面。本會憂慮此舉會誤導市民大眾,以為郊野公園是發展公營房屋及社區設施的重要土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