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不思進取的旅遊管理

不思進取的旅遊管理

文章同時刊於TourisMan.hk之Facebook 專頁

從「司長隨筆」看香港旅遊管理
  
新任財政司司長是政府裡出名的「博客」,早在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便經常透過網誌與群眾「接觸」。升任財政司司長後仍樂此不疲,於大年初二發表名為《金雞報喜 喜迎新春》的網誌。司長在網誌中這樣寫著: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重要的一環,帶動我們的零售、酒店、餐飲等多個行業,僱用超過二十七萬人,提供大量多元化的就業機會...我們亦適時調整策略,着力豐富我們的旅遊產品,朝高增值方向發展,重點吸引高消費的過夜旅客...特區政府、旅發局和業界在新一年會繼續攜手合作,大力推廣香港的美酒佳餚、體育和文化盛事,會繼續改進旅遊景點和設施;亦將特別為慶祝特區成立二十周年,推出大型活動和旅客優惠...」


政府仍認為旅遊業只會帶動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的發展(圖:香港旅遊發展局)

政府對旅遊管理的態度,大概可以從財政司司長的網誌中看出端倪。

還停留在「大眾旅遊」的旅遊管理  
  
旅遊方式主要分為兩種 - 「大眾旅遊」(Mass Tourism)和「利基旅遊」(Niche Tourism)。當中學術界對「大眾旅遊」並無一致的定義,那我們不妨從「利基旅遊」來入手去了解。根據牛津字典,"Niche"一字起源於法文。17世紀時法國人信奉天主教,於建屋時會於牆上鑿一個細小的壁龕以供放聖母像。這個壁龕雖然細小但非常顯眼,所以被人引伸為形容一些較小眾但有利可圖的市場、服務或產品。我們可以從以上解釋理解「利基旅遊」為一些非大眾興趣但有潛力發展的旅遊方式,較為人們熟悉的有生態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等。


「利基旅遊」可再分為不同種類的旅遊方式(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香港一直有著「美食天堂」、「購物天堂」、「東方之珠」等美譽,從前這些美譽的確為香港吸引了不少旅客。然而這些美譽不但顯得不合時宜,更成為了香港旅遊業的負累。現時周邊地區均大力發展旅遊業,美食、購物等「大眾旅遊」不可或缺的元素極為容易被人複製甚至加以改良。君不見鄰近地區現時都大打美食、購物旗幟吸引旅客,當中部份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司長的網誌中可見政府依然認為旅遊業只會帶動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顯然政府依然依賴著「大眾旅遊」。此舉導致市民大眾對旅遊業的發展只會令零售業得益,形成負面的印象。


一直被喻為香港旅遊業競爭對手的新加坡同樣以美食和購物作招徠(圖:YourSingapore.com)

大眾為體 利基為用
  
回顧各旅遊勝地的發展,各地先透過發展「大眾旅遊」鞏固其地位及獲取資源。當發現「大眾旅遊」無法再與其他地方競爭時,便透過從「大眾旅遊」獲得的資源發展「利基旅遊」。故此香港要做的非摒棄「大眾旅遊」,而是要撥更多資源發展「利基旅遊」。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展「利基旅遊」對當地有4個好處:

  1. 促進旅遊基礎設施和產品的投資 (Promotes investment in tourism 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
  2. 為當地創造一個可供旅遊、居住、工作和經商的多元形象(Creates a multi-dimensional image of the destination as a place to visit, stay, and work and do business)
  3. 增多對當地生活方式的認識(Enhances awareness of elements of the destination lifestyle)
  4. 帶動當地除旅遊業外其他行業的發展以達至經濟多元化(Acts to build the profile and capability of the destination industries (other than tourism) to assist in diversifying the economy)  

現時年輕人集中於金融業、工商業、零售業發展而導致其他行業人才凋零,主因是其他行業缺乏前景。透過發展「利基旅遊」便有助改善冷門行業的發展前景,例如文化旅遊便有助考古、文化研究、文物修復等行業發展。發展「利基旅遊」不但為香港旅遊業帶來突破,更可帶動一些所謂冷門行業的發展。長遠更有助吸引外國相關機構來港投資,可說是互惠互利並達至真正的多元發展。


大嶼山地大物博且擁有極豐富的人文和生態資源,可發展不同類型的「利基旅遊」(圖: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

「利基旅遊」的另一大特點,便是「由下至上」。即是由社會或非政府團體所推動,再尋求社會或政府在財政上的支持。有時候「利基旅遊」的發生可能是基於原居民希望保留當地獨有的生態或文化,從而透過旅遊的方式引起大眾的關注。在這方面原居民或關注組織遠比政府更了解,並能夠提供更仔細、更深入和更詳盡的一手資料。這不但有助提升社區的凝聚力、改善社區生活素質,更可為本地居民和旅客提供一個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


鹽田梓村是典型「由下至上」推動「利基旅遊」的例子,居民透過自組慈善團體來為島上歷史建築和鹽田進行復修(圖:西貢鹽田梓村官方網站)


另一「由下至上」推動「利基旅遊」的例子是鞍山探索館。教會組織不但自行翻新舊教堂,更自行研究局部開放礦洞和保育礦場(圖:鞍山探索館官方網站)

綜觀各旅遊熱門地,不難發現 「大眾旅遊」與「利基旅遊」缺一不可。當然相對來講「利基旅遊」較為小眾,但正因如此才可做到與眾不同。我們無法無止境的興建人工景點,卻可以好好利用得天獨厚的人文和生態資源達至可持續旅遊發展。 在面對外圍激烈競爭,香港現時旅遊業發展已面臨樽頸。政府應全面檢討旅遊發展並做好長遠規劃,而非想起那樣便做那樣。一方面應繼續鞏固「大眾旅遊」以獲取資源;另一方面加強認識「利基旅遊」和提供政策便利和財政支援予下層,在非必要時絕不插手干預。 透過「大眾旅遊」與「利基旅遊」相得益彰,定必為香港旅遊業帶來一番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