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楊雪盈:得不償失的地下商場規劃

【文化論政】楊雪盈:得不償失的地下商場規劃

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市區兩大公園:九龍公園、維多利亞公園,以及灣仔修頓遊樂場進行地下空間發展。觀乎此計劃一切細節,都是以連接行人為名,行地下商場之實。「美港聯盟」、「下環有樂」及多個民間團體早前指出,這計劃將破壞公園環境及嚴重影響市民的休憩空間,呼籲全港市民在諮詢期內,反對這項計劃。今日2月6日,便是最後限期。

市民大多對此計劃一知半解,現在土木工程署正進行的第一階段諮詢,雖有一份完整的諮詢文件,亦已到過區議會解釋,不過在時間安排上,卻未盡人意,使社區在反映意見上困難重重。油尖旺區議員余德寶曾稱,政府並未於開會之前,給予充分時間議員閲覧資料。有鑒於區議員需要反映市民意見,然而在政府部門到區議會討論之前,仍未能掌握方案的內容,實在有失原意。擔任區議員一年之多,其中一項觀察,就是政府的諮詢方式,甚少能做到與民同步,包括妥善交代資料及提供討論空間,往往使兩方面的期望落空。公民感到在整個過程中不被尊重、難以參與;政府亦與人黑箱作業之感,令行政更困難重重。

譬如就諮詢期間,市民知道計劃將帶來何種負面影響嗎?這些在諮詢文件內,悉數被隱藏。簡單如沒有提到興建地下空間的相應設施規模及數目,通風口、消防通道的數量、所影響的位置等等。這些設施在景觀及用途上,都會為社區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再加上,維園中央草坪下打算興建的三層地下空間,以中央草坪現有面積22,248平方米為計,興建地下三層共增加了66,744平方米空間,所需的通風口及消防通道等設施理應為數不少;文件亦並未提供受影響的人數,三個場地都是廣受社區歡迎的休憩處,單單就九龍公園,周末使用的人數目測過千。作為一份妥善的諮詢文件,應提供更科學的數據,就三個地方的人次、活動等等,提供可行的補償方案,以及就興建如此規模工程,提供預計會封閉作建設的年期(譬如面積更小的夏慤花園就已封閉近6年)。種種因素,都是市民及議員應該作出考慮及給予意見的地方,政府沒理由在諮詢文件中隠瞞。

文件亦沒有提到有機會使用明挖方式,此方式對周邊的污染及景觀影響也最直接。補償方案方面,也沒有多提。譬如說施工期間替代原有設施的方案、落成後的綠化面積、公園是否可以完全復原都未有交待。而美港聯盟表示,地下空間上蓋的花園是根本難以盛載厚泥,原有的樹木及植被極可能不會復原,這對三個極稀有的市肺是一個重大損害。

最近本土研究社都有提出有關地下空間的規劃思考,在香港來說,地下空間可說是新鮮事,然而其管理問題並不能輕忽,否則便會開啟壞先例。政府要製定新的規劃大綱總圖,以乎合需要。而灣仔區議會上問到業權及將來的管理問題,土木工程署回覆暫時並未有明確答覆,相信市民最關心的,就是即使有地下空間,亦不願落入商業操縱,變成更多的「領展」,這些都要政府更明確地交代,因為政府指出此文件的原意就是要「連接行人」,但第九頁就有提到「在平衡公眾利益的大前提下,我們可能要引入強制性要求及/或提供誘由,鼓勵私營機構參與地下空間發展以構建全面綜合的地下空間」。在諮詢文件中亦出現「預期投資回報」等字眼,可見整個計劃有濃厚的商業成份。

以上三區真的有再多的商業旅遊設施 及用地的需要嗎?大部份居民早已對過度的商業及旅遊設施,感到相當疲憊。政府卻不聞不問,仍然着手不斷擴展的商用地,又不能提供實質數據支持;反而灣仔人均休憩空間向來不足,此計劃亦非能增加公共空間,反之卻會封閉現有空間多年。如此做法,難以爭取市民支持,亦不見背後有以市民的生活福祉為先的思考。

政府的文件中,亦多有矛盾,就以「修頓球場」而言,在諮詢文件中,確立了「灣仔運動場」是區內主要設施,但在2017年1月《施政報告》中,卻稱要將灣仔運動場改建成會展三期。一方面確立是重要的社區設施,另一方面卻又覺得可以隨意取代,市民只會更無所適從,亦更顯得政府沒有一套長遠的體育政策、甚至是社區規劃的政策。

在公眾諮詢環節,有出席會議的市民表示,諮詢會主持的方法亦有導向性,將討論推展到引導大家討論「地下空間的好處」而非「應否興建地下空間」,難以成就一個誠意諮詢。同樣情況,亦出現在西九故宮事件,對於有前設的諮詢,市民只會越見反彈。

就整體而言,諮詢的原意是好,但卻省略了重要的遺害、補償方案以及施工方法。即使現階段向政府部門查詢,得到的答覆亦是「諮詢中」、「不甚肯定」的答案,這要諮詢居民有相當難度。政府應當知道,關注並願意深入地了解社區規劃的市民為數不少,亦證明市民的知識及文化水平不斷提高,「長官式」的管治不被廣泛接受。市民更希望與政府有良性互動,包括得知諮詢項目的細節及方式等等。作為公民,更應該積極參與諮詢,面對商業主導的政府,民間要發揮力量,提醒政府應有更全面思考,尊重及聆聽民意。

作者為灣仔區議員

文章刪減版刊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7年2月7日

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