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特首選戰中的雙軌抗爭

特首選戰中的雙軌抗爭

有甚麼比人大831「落閘」更可怕?不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而是民主派及其支持者的「自我落閘」。

一個曾俊華,原來就可以衝破民主派對廿三條的底線,原來只要諮詢過程做得充夠,就可以「尋求共識」立法?情況實在令人很擔憂。就連曾俊華也覺得奇怪,為何會有很多特首選舉委員會委員未看政綱、未見候選人,就已有傾向。

為了打倒西環路線,筆者認同「兩害取其輕」的「lesser evil」策略,但本文想提出一種雙軌抗爭的策略,歡迎各位讀者賜教。

任何候選人要在特首選舉中獲勝,必須取得至少601票,而不是純粹簡單多數決。民主派大約有300多名選委,這300多張提名票,至少可以提名兩個候選人入閘:

(A)取得北京信任、有機會當選的建制派「lesser evil」,例如曾俊華

(B)完全沒有機會當選、假戲假做、不斷迫其他候選人回應民主訴求的民主派候選人,例如長毛

由於民主派選委最終其實不用投票給(B),可以繼續投票給「lesser evil」,所以所謂的「造王」與「搞局」兩個策略並不互相排斥,兩者可以同時進行,而我亦看不到有任何明顯的反效果。

上述這種雙軌抗爭究竟有什麼好處?

第一,讓民主派的政治訴求不會在今次特首選舉中「被滅聲」,例如撤回人大831、反對廿三條立法、撤回DQ四位立法會議員等等。(B)的參選,再加上群眾運動,希望能夠向(A)施壓。同時,民主派300多名選委就可以跟(A)進行討價還價,而不是將選票無條件地拱手相讓。

第二,由於曾俊華與林鄭月娥這兩位勝算較高的候選人都是經濟大右派,民主派提名長毛或其他左傾的候選人,能夠與他們進行「左翼vs右翼」的政策辯論,再加上群眾運動,希望能夠向他們施壓,嘗試令曾俊華或林鄭月娥加入更多惠及基層、勞工和弱勢群體的政綱。

最後,再重申一次,民主派選委不用投票給予(B),所以「造王」的策略其實沒有受到任何壞影響,(B)的出現,除了讓民主訴求不缺席之外,其實同時也是在增加民主派選委向(A)討價還價的可行性,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