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癲離地中坑》:我們都是大猩猩

《癲離地中坑》:我們都是大猩猩

柏林影展參展作品、《過街老鼠》法國奧斯卡最佳導演多明尼克摩爾(Dominik Moll)最新執導電影,繼2000年《一切為你好》(Harry, He’s Here to Help)及2005年《過街老鼠》(Lemming)後,與編劇傑里斯馬查(Gilles Marchand)合作的第三部電影:《癲離地中坑》(News from Planet Mars)。這套怪誕喜劇跟之前兩套電影都是使用同樣的敘事手法:一個外來者的入侵,為主角的家庭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凡事講求理智的火星(弗朗索瓦達米安飾)原本離婚後,一人一貓平靜地生活。但前妻因有工作而需要火星暫時照顧子女後,又被躁狂同事謝浩(雲遜麥凱恩飾)割下一邊耳朵。變成梵高的他還竟然收留從精神病院逃走的謝浩, 更加「好心地」收留同是精神病院出來的女神院友。一單接一單的瘋狂事件能否讓火星重回寧靜的生活?還是已經失去回到初衷的機會?

主角火星做人的宗旨可以說是「做他認為明智的事」,因為他相信,只要每個人都可以自律,世界就會和平美好。因此他不會反對上司要求他同時處理兩個大型項目,他不認為做同一份工作二十年是有問題。因為他看到這個世界越來越瘋狂,只要自己可以保持理性,便可以與瘋狂的世界保持距離,自己不會受到牽連。因此火星就算被割去一半耳朵,但仍然冷靜地生活,如常地上班,縱使跟已死去的父母還能冷靜地對話。他的理智,就如太空衣一樣把他重重包圍,將他與社會分隔開。但這一種理智卻讓他的人生停滯不前,更失去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人在大部分時間都有一些「理所當然」的想法,如工作環境不太差,自己又覺得快樂,很多人就會「理所當然」地想,其實都不需轉換工作,因為不知道下一份工作能否比得上現在。久而久之,人就會留在一個舒適的地方,然後停下來直到死的那一天。電影中有借一隻大猩猩的故事,嘗試去說服火星跳出困住他的籠子。希望他不要「理所當然」地一直做一些最明智的選擇,然後一直終老。

現代社會實在有太多的假象讓我們認為自己是自由的。尤其在香港這一個「國際大都會」,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衣、食、行中的所有東西,只要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我們可以今天吃日本直送的海鮮,然後明天吃法國運來的甜點;我們可以購買任何一個牌子的衣服,可以於店舖選購又或在網上購買;全世界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去到,喜歡到那裡就到那裡。當然,越需要自由,錢的需求也會越大,到最後我們會「理所當然」地希望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薪資可以讓自己自由行動。這都是明智的選擇,因此在香港,所有東西都以「含金量」去計算。為什麼小孩要贏在起跑線,為什麼大學生要爭相修讀「神科」?因為大家都想將來可以「理所當然」地賺取最多的錢,從而得到最大的自由。

但是電影中,就是以一隻十分聰明的大猩猩去形容這一些人,這隻大猩猩十分聰明,牠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籠中,但只要不接觸這個籠,牠就可以自由地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生活無憂無慮。但他逐漸發覺,籠子好像越來越細,牠越來越害怕會接觸到籠子,因此牠開始選擇什麼東西都不做,只坐在那裡,然後直到死去的那一天。我們是否就像這隻大猩猩呢?我們是否被籠困著而不自知呢?

看畢這套電影,我想起一句話「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在這電影中不受「理所當然」控制的人,往往卻最能篤破社會中虛假的自由。正如兒子的演講,他問「我們的社會真的是在進步嗎?」這也是導演向觀眾提出的問題:我們的社會有真正的在進步嗎?還是正在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