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什麼學童仍這樣選擇?

為什麼學童仍這樣選擇?

農曆前後,已有數名學生自尋短見,學生的輕生問題,縱然媒體已不再放大有關新聞的報導,但事情卻一直未有停止,叫人深思的是,到底這是一個所謂的「潮流」,還是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導致我們的孩子作這樣的選擇?當政府強調這是一個生涯規劃的問題,那麼這何問題到底是生涯沒有規劃?還是年青人的生涯不能規劃呢?進入學校,你會看見不同荒誕的事情在發生,競爭的劇烈恐怖,看不到未來及出路,這些都是孩子面對的情況。

生涯沒有規劃?

過去幾年,政府不斷強調「生涯規劃」,因此政府推出不同的項目去「協助」青年人尋找「出路」。生涯規劃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希望讓青年人「及早」規劃自己的未來,這個現象與「贏在起跑線上」及「增強競爭力」等邏輯一致。青年人被灌輸了這些概念,生活在一個「不斷競爭」,「優勝劣敗」的環境,在這樣的一個氛圍下成長,曾聽到學生說出「不是最好就沒有價值」,亦有學生感嘆自己進入大學的「機會緲茫」,在他們的眼中,彷彿已沒有空間去盛載失敗。

這幾年筆者不斷地去問,到底「生涯」應該怎樣「規劃」?又或者「生涯」是否就一定要「規劃」?而進入學校,當社工與學生講「生涯規劃」的時候,筆者記得以往是沒有太大的「反應」,但今天卻是「厭惡」的神情,而再問青年人的感受,青年人告訴社工「已聽了很多遍」、「愈聽愈感覺自己不能掌控規劃自己的人生」,甚至是較有條件的學生,他們也表示「未來有太多不確定性」,而筆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十分緊張,然而卻又非常之無力,前途仿佛就是「生命的全部」,卻不能夠再承載一丁點錯誤發生。這是學童自身的「抗逆問題」,還是我們不能為學童營造一個「容許錯誤」的環境呢?

生涯不能規劃

或許在這幾年政府的宣傳之下,我們也以為生涯真的是那麼容易被規劃,以致我們花很大的力氣去教導青年人訂定自己的計劃,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童在最後有沒有真正的「選擇」,去決定自己的將來呢?大概你問一問不同的中學生,他們的人生目標時,你就會發現何其相似,他們有什麼計劃呢?是形形式式的入大學計劃,以及不同的置富之道。很多大人的價值觀很快已植入青年人的頭腦之中,青年人在這些既定的成功失敗觀念之下,看似有很多選擇,然而在競爭強勁,成績決定前途的社會,青年人就是走不出這個框框,生涯不能自主規劃,而是在起跑線開始已一步一步由成年人決定。

根治問題的本源

面對學童自殺,教育局在這個年頭做了些什麼?對於只是提倡精神健康,而沒有改革危害青年健康的那個制度,這是為什麼我們仍然阻止不了學童選擇「自尋短見」。學童的壓力有沒有比一年前減少呢?依筆者觀察,並沒有看到很大的改變。

只能形容,這是一個殺人的制度,而制度的朋友改革,是負責教育的當局沒有正視問題的核心,作制度性的改革。

吳局長宣佈退休了,在他任內發生的問題依舊仍未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