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特首選戰:工商界拋棄林鄭的理由

特首選戰:工商界拋棄林鄭的理由

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可能抵受不住網民冷嘲熱諷,在截止提名最後一天從579票加碼至580票入閘,但最大的疑團是一些北京傳統票倉,例如工聯會和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大部份選委均按兵不動。究竟他們是故意留有一手以免投暗票時「高開低收」,還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北京政治角力仍存變數,避免因跟車太貼而人仰馬翻?

在1194名選委中,大致分成三個板塊:第一類是北京能百份百操控的死忠派,第二類是以本地工商界為主的機會派,第三類是大部份加入了「民主300+」的非建制派。

在北京指揮之下,除非習近平下令重演梁振英於選委投票前40小時宣佈棄選的劇本,在3月26日前決定陣前易將,否則死忠派必投林鄭。「民主300+」上周末開會議決以團結一致為目標,無論最後投給曾俊華或胡國興,也一定不會令林鄭多拿一票。所以最大的變數在於機會派,他們的公開立場當然是以北京馬首是瞻,但今次有多少人會受城中首富李嘉誠的言論啟發,在投票當天運用自由意志,選擇一位「非欽點」的候選人,是今次選舉的最大變數。

儘管工商界的政治立場保守,他們大多是眉精眼企之輩,心裏明白林鄭因要靠中聯辦力捧而上場,最終必然百份百効力於國內鷹派的政治勢力,不但特區施政要為內地政治服務,本地工商界利益也要服膺於內地權貴利益,這才是令他們惴惴不安的主因。

無論林鄭月娥今天說得如何天花亂墜,她為官幾十年的往績最誠實,足以投射出她一旦當選特首後香港未來五年的局面。本地工商界精於計算,他們最終拋棄林鄭月娥,相信不出於以下四大因素。

一、社會動盪前景不明

林鄭月娥是梁振英施政五年的大旗手,她沒有自我批判、公開道歉的勇氣,根本無法擺脫梁振英2.0的原罪。她一旦當選,市民不但會把對梁氏的不滿算在她頭上,更會因痛恨她以政務官的歷練而「助紂為虐」,把怨憤加倍發洩,結果必然令矛盾升級,今年7月1日回歸二十周年慶典勢必成為社會動盪的起點。工商界眼見環境不穩,損失生意還是其次,對未來投資應否繼續?即使只有少部份投資者腳軟,在連鎖效應之下,影響會逐步擴大,削弱經濟增長。

二、管治效率每况逾下

林鄭月娥連一張民主300+提名票也拿不到手,說明她與民主派政黨關係之惡劣,比起五年前梁振英為甚。她上任後這道鴻溝會轉化為政府與立法會的對立:她的本能反應是埋怨民主派政黨在立法會拉布,非建制派則會設法令拉布手段升級,務求政府不能推行劣政。無論市民對雙方的看法有多大分歧,實質結果只得一個,就是施政效率直線下降。林鄭月娥面對利益團體壓力,必然想方設法繞過立法會行事,到頭來變成行政獨大禮崩樂壞,結果積累更多民怨,促使更多年輕人和中產階層用選票支持民主派、本土派甚至港獨派。幾可斷言,2020年新一屆立法會後「府會衝突」會變本加厲。這種因果循環令特府管治加倍困難,與張德江宣示要特區「聚焦發展民生經濟」的目標背道而馳。

三、人治手法破壞市場

林鄭月娥的自負心態令她無法擺脫人治作風,工商界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為了「攞著數」而甘願臣服,或起碼陽奉陰違投入她的陣營以求自保;二是要求政府按規矩辦事,必要時訴諸法律解決。人治的特質是要將所有人劃成兩堆,不是「自己友」便是「圍外人」,所以必然無法維持市場公平,而且因為「自己友」永遠是少數(否則特事特辦的吸引力便會大打折扣),所以受損的必然是多數。

殷鑒不遠,早於一年前林鄭月娥已向工商界真人示範她的人治手法如何厚此薄彼。

尖沙咀星光大道由新世界集團管理,贏得美國有線新聞網路屬下網站「全球12大旅遊陷阱」第二位的「殊榮」,卻獲得政府在未有公眾諮詢、未經公開招標的情況下續期二十年,兼且擴大範圍五倍。當初政府一直推說尖東海濱優化計劃是由康文署負責,但官埸消息指出一直在背後發功的是林鄭月娥(註):她透過政策及項目統籌處接觸相關持份者,一錘定音決定開展計劃。可是新世界攞著數卻損害了尖東幾家地產商的利益,後者有見公民社會強烈反對,趁勢提出司法覆核,林鄭最後落得灰頭土臉,取消跟新世界的所謂「伙伴合作計劃」。

不少工商界選委正忙於盤算,既然不能或不願加入林鄭陣營,何苦要投票支持她出任特首?

四、紅色資本壓縮港資

現時全港逾1700家上市公司之中,約佔一半屬內地企業。若果政府處事公正,市場監管完善,中資可以是香港發展的一大動力。但若果特首政治掛帥,官商一體的央企通過「西環」發功,林鄭「急於還債」的形勢下,市場規則逐步向內地企業傾斜,本地企業的發展空間必定日趨萎縮。從過去幾次政府賣地均由內地企業以超高價投得的現象可見,紅色資本主導市場的趨勢日益嚴重,「港資冇埞企」已非天方夜譚。

林鄭尚未辭任政務司長前,不但未有對如何保護港企生存空間發表過一言半語,更在政府層面引入內地干預。她今年1月宣佈在河套區設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表面上深圳政府同意將河套區87公頃土地業權及管理權交給港方,但港府承諾對園區設施不收地價,即政府永遠無法取回幾百億元基建投資,兼且專責管理河套區的公司董事會三份一由港方委任,三份一由深圳委任,餘下三份一須雙方同意才可委任,變相把否決權送給深圳市政府。在一塊歸屬於香港版圖的土地上,在發展規劃和人事管理上縱容內地官員事事介入,這是香港管治史上的首例,亦是林鄭送給香港人的「厚禮」。此例一開,工商界豈能不憂心忡忡?

3月26日,工商界利益與香港人利益剛好連成一氣,歷史會否因此改寫?

註:now新聞台,〈星光大道林鄭發功惹公務員微言〉,2016年2月17日;《蘋果日報》,〈項目由林鄭統籌 官員驚訝〉,2015年10月3日

作者是選舉委員會工程界選委

原文載於2017年3月8日《明報》觀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