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那些年的台下發問,這些年的政治聯姻

那些年的台下發問,這些年的政治聯姻

讀中學的時候,曾是學校辯論隊的成員。每場比賽,在台上雄辯滔滔的只有三四人,但參與整場比賽的,卻往往有十餘人之眾。如屬重要賽事,更會全體出動,甚至邀請舊生回來幫手。所謂參與,比賽前幾日通宵達旦的準備自是不在話下,而到了比賽當日,這些台下辯員的角色亦同樣重要。

為隊友撐場,大力鼓掌、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固然是職責所在,但更實在的原因,是因為每場比賽中總會有「台下發問」的環節。學界辯論比賽的形式大同小異,一般都是先由雙方主辯及兩(或三)名副辯輪流發言,然後每邊派出三名台下辯員提問,對方須逐一回應。之後,就會進入自由辯論的環節,最後由雙方主辯總結。

因此,在比賽的上半部,台下辯員的工作絕不輕鬆。每到對方發言,便要聚精會神地聽清楚每一隻字,嘗試找出論點中的破綻。各自在cue card寫下問題後,先是互相傳閱,然後交頭接耳地小聲商議,最後挑選出最具殺傷力的問題,以圖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每條台下發問雖然只有一分鐘,對戰況卻可以有很大影響。對台上辯員來說,他們要一邊聽、一邊想、一邊寫,在對方發言完畢後便隨即上台。當局者迷、時間壓力、加上一字型的坐位安排令隊員之間難以緊密溝通,就是最好的辯員也難免出現盲點。台下發問正好發揮了補足作用,除了直接攻擊對方弱點,問題的鋪排往往能為己方辯員作出指引,讓他們在下半場自由辯論以至結辯的部份繼續窮追猛打。

那些年為校爭光,台上台下各司其職,一切都是如此理所當然。到了今日,才知道有些團隊可以如此散渙,又或者,這個「團隊」,根本不曾存在過。

林鄭那580張提名是在中聯辦全力發功下得來,已是公開的秘密。但之前我總是以為,她為官三十多年,總能建立一些人脈關係,就算沒有親密戰友,一些為了利益而聚在一起的狐朋狗黨也總是有的。在選舉論壇過後,我才知道,原來沒有,從來都沒有。

這場選委籌辦的選舉論壇,本來就是一場小圈子論壇。台下發問的環節,原本應是林鄭主場佢講晒。就算建制選委身嬌肉貴,至少也該佔一半提問。想不到在抽中發問的21人中,建制派只佔兩人。按比例推算,當晚收集到的189張提問紙中,可能只有約20名建制選委願意發問。結果民主派反客為主,雖然問題也算對事不對人,並非全為曾俊華助攻,但偶爾加上一兩句直接抽擊(如天水圍事件等),已逼得林鄭在尚餘4分22秒的時候(每人共有15分鐘發言時間),以燒時間的方式企圖自我熄咪。提名近半,卻被撳住黎打,實在情何以堪。

當然,林鄭訓係度都贏,自是毋須和曾俊華玩甚麼民望遊戲。然而,就算她只在乎「威望」,也得找機會讓自己發威才行。橫蠻如梁振英,也不時找張志剛、馮煒光等嘍囉出來保駕護航,向民主派開火。事實上,如果民意對林鄭來說真的如此不值一哂,她也毋須發那麼多午夜聲明澄清這、澄清那。

明知當晚的選舉論壇全城注視,卻無人願意上前線支援,唯一的解釋,就是林鄭在整個香港社會都沒有任何支持。就當社會氣氛兩極,那些有頭有面的生意人不願公然和民意作對,他們亦有很多方法拯救林鄭於水火之中。要知助攻也分層次,最直接的,當然是如葛珮帆般直接攻擊對方(的支持者)。次一等的,可以針對心儀候選人最強的範疇,將問題變成他的show time,如以青年置業問題為引子,讓林鄭重提「青年首置上車盤」的構思。

即使完全不願展示立場,也可如另一名建制選委般,以一些和諧的問題,如「如何修補社會撕裂」、「如何促進理性溝通」等,沖淡民主派的尖銳提問。這些問題,大家都只會四平八穩地回應,拋出一堆「團結」、「溝通」等阿媽係女人的言論,曾俊華固然會繼續吸like,但林鄭至少也可輸少當贏。放棄提問,等於置林鄭於不顧,任其中門大開,將主導權交到民主派手上。

更何況,在接近900名建制選委中,有200多人本來就是政界中人,包括立法會、區議會、人大、政協、鄉議局等。這些人早就慣了和民意作對,要他們出來發表幾句謬論,就如食生菜那般簡單。連這些人都不願伸出援手,可見林鄭無朋友的程度已到了極點。

由此可見,她和建制選委之間這場政治聯姻,可能比大家想像中更加不堪一擊。這個市民反對、政界無朋友、公務員不滿、商家不賣賬的人,沒有中聯辦,恐怕連葉劉都不如。在建制派中,梁振英有梁營、唐英年有唐營、曾俊華有自由黨、葉劉有新民黨,唯獨林鄭,卻是一個也沒有。連競選辦主任,也是在中聯辦的淫威下從曾俊華手中夾硬挖過來的。中聯辦能否保她五年,我不敢說,但想到她當選後和其他建制中人貌合神離的模樣,我只能說:「小二,來一客花生!」

讚好作者Facebook專頁

(圖片來源:選舉論壇片段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