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公民 Fact-checking 系列三:假新聞能被Facebook 打掉嗎?

公民 Fact-checking 系列三:假新聞能被Facebook 打掉嗎?

作者:一蚊健

過去幾年,香港社會也有大量假新聞在網絡流通。新移民欺騙綜援的訊息,在whatsapp和facebook老是常出現。政治人物在選舉期間遭抹黑不時發生,禁也禁不住。

不論在美國還是在香港,Facebook成了傳播假新聞的場地。民眾批評Facebook為了流量,為了賺錢,袖手旁觀。終於,今年3月英語Facebook推出小工具,在News Feed提醒用戶:這篇帖文是受爭議的(Disputed)。

Facebook 打假新功能

當用戶見到懷疑是假新聞的連結和舉報,或者Facebook主動捕捉到不正常的新聞連結,Facebook就會交給幾個檢測新聞真偽的組織,包括Snopes、Politifact、美聯社、美國廣播公司等去進行查證。這些組織屬於Poynter's 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如果有兩家團體判斷出假新聞,Facebook就會在帖文附上「Disputed」(具爭議),並附上解釋,用戶可以三思應否相信和轉載文章內容。Facebook 的 NewsFeed 會降低 Disputed 帖文的排名,並取消該文章以廣告的方法推送給其他 Facebook 用戶。

Facebook 又利用了人工智能,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科技去偵測假新聞和假用戶賬號,以倒截假新聞傳遞。此外,它又跟媒體和大學機構合作,推出教材和工具,教育一般民眾辨識真偽新聞。

過往朱德伯格把 Facebook 定位為科技公司,指平台管理內容的方針只根據法律要求,如知識産權及色情管制,拒絶為分發的內容負責,這次打擊假新聞,無疑是一個轉向,承認平台作為媒體的責任。成效如何,尚待觀察。不過,我們別期望這些舉措能夠掃走所有問題。

打不掉的假新聞

1. 來不及標籤,就已經傳開去

時間不等人,尤其在網絡時代。要傳播一條訊息,只需三數小時,而且很多訊息在幾個小時內便會轉到更小的圈圈(如What’s app 及 Wehcat 組群)流通。然而,要集合一定數量的舉報假新聞,再由夥伴機構檢定,需時卻要半天,甚至更長;打假的訊息傳遞力,往往不及標題黨式的假新聞。

舉個例,本月初,其中一個檢測假新聞的機構Snopes,判斷一篇指奧巴馬在日本被捕的消息是偽造,並配以一大段文字解釋來源和原因。不過,由流傳到標為disputed,已經相隔七天。接收假新聞的人已經相信了,有了先設印象,即使判定了新聞是假的,打假訊息的傳閱量也不及該篇假新聞。

2. 保守派不會因此改變立場

在美國,Facebook的打假夥伴,贊助者包括索羅斯的Open Society Foundations,蓋茨夫婦基金會和Google等。他們給人的印象是積極批評特朗普的,所以在宣布打擊假新聞不久,一向支持特朗普的網站和支持者,就咬定Facebook和夥伴團體的合作是偏袒美國自由派,毫不公正。他們會認為打假是幌子,打擊我們才是真目標。就算某篇文章被評為Disputed,也不會動搖——反而強化——他們對該文章的立場。

最近,Facebook 與台灣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也在商討打擊假新聞的策略,企業與政府成為合作打假伙伴,也令人懷疑打假會否變成政治工具。

3. 抱歉,Machine learning 暫未能幫忙

Facebook的演算法和社交特質,很容易令我們看到內容和立場相近的資訊,建立了厚實的迴音牆,難以比較資訊。當資訊難於比較,我們就難於辨別真偽。

Facebook稱改善machine learning,同樣用演算法,幫助抽出假新聞。然而,不少分析指在短期內,技術未能做到。如何定義假新聞?如何區分諷刺(例如The Onion或者100毛)、虛構和假新聞?應否把半真半假的新聞下架?如果內容屬真但觀點則以偏概全(例如有少數詐騙綜援個案,卻推論至綜緩養懶人),脫離現實,那又算是假新聞嗎?機器需要時間從大量訊息之中學習,而演算法至今還未能完全仿效人類下複雜的決定。

4. 即使Facebook能幫忙,我們就把責任判給它嗎?

Facebook不會放棄用machine learning判別假新聞,最終期望日後社交平台和用戶能夠互相配合。不過,我們應該依靠演算法,依靠Facebook分真假嗎?正如前文所說,Facebook已經製造了一個個同溫層,我們不可連判別資訊質素的能力也外判出去。當Facebook是一家靠點擊,靠用戶數量,靠流量牟利的企業,我們要留意會否真正為捍衛資訊而犧牲盈利,同時要警惕Facebook會否屈服於政府打擊假新聞的要求,過濾不利政府的資訊。

與其相信facebook,不如相信每一個人

Facebook推出disputed機制,增加新聞素養教材,鼓勵網民重視新聞真偽,這比以往宣稱只是平台而不介入有改進,但這遠遠不足夠。

假新聞之所以泛濫成災,源於政治與經濟的誘因:政黨與政客借假新聞打擊對手,內容農場靠假新聞賺取擊點與廣告收入。故此,要打擊假新聞,在經濟層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讓社交媒體及搜尋器等互聯網公司,停止在假新聞平台上投放廣告,阻止它們靠點擊和網站廣告謀利。至於政治層面,則要進一步提升公民的素養,讓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判別資訊的能力:即使文章內容跟自己立場相符,也要先查證再分享。

當然,這會是漫長的教育工程。

(文章中意見屬於作者,不代表基金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