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國第一次公開慶祝五一勞動節

中國第一次公開慶祝五一勞動節

進入二十世紀初清朝未年,社會主義思想已經傳入中國,1907年,留法的中國無政府主義者在巴黎出版的《新世紀》周刊第一期,就首次向中國人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各國工人紀念和罷工的情況。當時《新世紀》不能直接寄回中國,要通過香港帶回國內。

同年5月14日,中東鐵路中俄兩國工人在松花江江北太陽島(舊稱江心島)集會,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1]。數日後的5月14日,哈爾濱的俄國工人及各界人士又在太陽島舉行了隆重的五一紀念活動。

翌年,留法的中國無政府主義者在巴黎出版的另一雜誌《世界》,刊載了法德等國的五一勞動節事蹟,該雜誌亦不能直接寄回中國,是經香港流入中國。[2]

5月1日,哈爾濱中東路地包工人組織了卅六棚工廠的全體中俄工人,並串聯碼頭、裝卸、麵粉等其他部門的工人,在江北集會,舉行了五一勞動節的紀念活動。[3]。

民國成立後,對政治活動的控制較寬鬆,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活動得以活躍起來,於1912年5月1日,在中國工人最多的城市上海,中國社會黨組織慶祝五一勞動節的紀念演講,參加人數約有3,000人,中國社會黨、中華工黨以及英國社會主義者都有代表在會上發表公開講演。

袁世凱(1859-1916)出任總統後打壓異見者,南方的廣州遠離北京,無政府主義者有較大空間活動,1913年5月1日,廣州工人首次舉行慶祝五一勞動節活動。1914年5月,無政府主義者在廣州出版的《民聲》撰文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是為中國國內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有關五一的文章。

1916年孫中山(1866-1925)帶同一批國會議員南下廣州,打出護法旗號,促使工會組織運動活躍頻繁,工界組織紛紛成立。如國會議員周品三(?)、陳鶴壽(?)等組織「華僑工業聯合會」,和機器業勞資合組的「廣東機器總會」等。[4]所謂工界組織是相對商業組織而言,並不是真正純粹的工人組織。

1918年廣東機器總會約同華僑工業聯合會,共同發起召集五一紀念活動。活動於5月1日在廣州長堤石公祠華僑工業聯合會內舉行,應邀出席者有雄球絲織廠、士敏土(水泥)廠、石井兵工廠、協同和機器廠、印字行、茶居行、理髮行、共和工團、東山鑄像公司、東山瓦窰、集議所、建築師、安仁演說社等代表及報館記者總共160餘人,活動內容有自由演講,會場氣氛熱鬧。會前有人恐桂系軍閥干涉,但軍警到場後以卻善意保護。[5]

最有影響力的第一篇五一文章是李大釗的《「五一節」May Day雜感》,發表於1919年5月1日的上海《晨報》《勞動節紀念》專號。[6]。

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有其發展歷程,初段時對社會的政經發展認識不足,只會以慶祝活動來紀念五一,没有觸及社會問題,有關五一開展的三八制尚未提上議程。到了1925年省港大罷工,才第一次提出要求八小時工作制。

馬克思強調:八小時工作制是工人階級獲得解放的一個必要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一切進一步謀求改善工人狀況和工人解放的嘗試,都將遭到失敗。」[7]

(完)

梁寶龍
16.04.2017

[1]張大庸:《清末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東北的傳播》。

[2] 中國勞工運動史續編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勞工運動史》,精裝本第1册(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理事會,1984,增訂版),第101頁。

[3] 李忠義:〈哈爾濱工人階級第一次紀念「五一」國際動節〉,載:《大話哈爾濱》,網址

[4] 中國勞工運動史續編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勞工運動史》,精裝本第1册(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理事會,1984,增訂版),第101頁。

[5] 中國勞工運動史續編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勞工運動史》,精裝本第1册(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理事會,1984,增訂版),第101-102頁。

[6] 〔日〕石川禎浩著,袁廣泉譯:《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第12頁。

[7]馬克思:〈.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1983),第2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