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拆彈專家》:貼地的香港導演、香港故事

《拆彈專家》:貼地的香港導演、香港故事

作為一部商業大片,《拆彈專家》不會成為港片經典(隨着中港合拍片的大趨勢,這類大製作的動作警匪片相信陸續有來,今次炸紅隧,下次也許炸國金),但是它絕對稱職有餘,完全勝過《寒戰》系列云云大而無當的爛劇情、爛場面。

故事無疑是歌頌警隊為民請命的使命感,「用生命保護生命」這種對白、這個角色,除了我們的偶像劉德華,再想不到有哪個演起來會具說服力之餘,又能把這老套化身劉華式的型格並帶有魅力。雖然如此,劇情也有反建制的態度,紅隧炸彈背後的陰謀是商家的詭計,看穿香港金融制度的敗壞(先勿論情節合理與否,作為觀眾的我也實在不大明白背後的原理),將金融家視為香港的大魔頭,為了一己私欲,不惜謀害人命,喻意貼近本港的社會面貌,是甚有意思的筆墨。

劇本都較重視人物動機及性格形象,主角以外的角色如:姜皓文、吳卓羲、BabyJohn蔡瀚億、駱應鈞等人都有一個因由/身份,驅使他們拼命奮鬥,短短一兩場戲份(也許初段有點鬆散)已經建立了鮮明的人物個性(當然,張繼聰的一段是比較可惜),看出編劇有心兼顧劇本的完整性,故事是以角色為考慮出發之首。

花費一億多的大型製作,場面上不只重視大型的爆炸及特技視覺效果,在本片特別看到香港電影工業於飛車特技上的專業,開首的飛車追逐由大路至停車場又至行人隧道,整段戲份需要動作指導等精準的計算才能完成,在外國電影甚少能夠看見這樣硬橋硬馬的場面。在紅隧內的動作場面亦是可觀,充分運用場景及周圍的汽車作設計,撞斷手臂的情節教人意外,那種突然的剛烈也許是導演邱禮濤的拿手好戲,大規模的爆炸場面亦算理想。

其中末段劉德華在貨車底下拆除炸彈時,車身的汽油不斷滴落眼睛和臉頰,這個設計相當細緻地表現那種危機感,以及英雄的壯烈,大大加強了電影的緊張氣氛,這個細節更顯導演在場面調度的功力。另外一提,《拆彈專家》的選景頗為「貼地」,有數個交代市民看着電視直播的鏡頭,都是在一些茶餐廳內拍攝,觀影時不斷出現觀眾熟悉的場景,具有本地色彩。

當正如《寒戰》般的電影製作越拍越大時,故事以香港為主,卻完全失去香港的真實社會面貌時,即就是所謂的「離地」。至少在十年後,我們仍然記得曾經看過一部講述紅隧炸彈的電影,坐車經過隧道或會想起《拆彈專家》(歸功於電影逼真的場景製作),這都是一種深刻的港片回憶,因為它不走向國際(香港沒有外國的「恐怖份子」),腳踏實地,說一個關於香港的警匪故事,而影片最地道/道地、功不可沒的,是電影主角——屬於香港的劉德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