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對於「泊車位政策檢討」事宜的回應

對於「泊車位政策檢討」事宜的回應

近二十年來,路邊污染從未達致安全水平,二氧化氮濃度長期處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安全上限兩倍有多,嚴重影響香港人的健康。歸根究底,導致香港的交通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瘋狂增長的車輛數字,導致交通嚴重擠塞,加劇車輛排放,在高樓密集的街谷環境下汽車毒氣難以消散,讓市民日日曝露於高濃度路邊交通污染。

泊車是駕駛過程的一部分,泊車位的需求與私家車的使用率關係密切,尤其在市中心地區,上述交通問題均會影響路邊污染和交通擠塞的情況。近日美利道停車場大廈拆卸一事引起公眾及一眾議員關注,車主紛紛要求當局重新供應替代車位,此正是一個契機,供大家正視現時嚴峻的中環交通擠塞及高企的空氣污染問題。

中環的交通擠塞非常嚴重,行車速度緩慢,近十年中環畢打街在繁忙時段的車速只是介乎4-8公里/小時,與步行速度無異,而中環的路邊污染更長期處於超標兩倍的水平。管制中環地區內的泊車位數量,其實與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的理念同出一轍,均是希望能有效管制進入中環地區的車輛數量,進而改善交通擠塞和空氣污染的問題。

故此,美利道大廈停車場的消失,並不代表需要在同區另覓地址再建停車場,務實的做法是在鄰近地區設置泊車轉乘(Park and Ride)設施,鼓勵車主不再將車輛駛進中環地區,改而乘搭港鐵和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市中心,以減少區內的車輛數量,減緩區內的交通擠塞和空氣污染問題。

然而,是次針對泊車位政策的議題,不應只限於個別停車場泊位供應的討論,當局及議政者必須擁有宏觀及整全的視野,討論關乎香港未來的整體路面交通規劃策略。香港的車輛增長速度驚人,2017年登記車輛數字已達82萬架,私家車登記數字則達到54萬架。要滿足無止境增長的車輛數字,撥作泊車用途的土地亦將需要無日無之地增加。

我們翻查2015年運輸及房屋局回覆立法會的文件,截至2015年,全港已有差不多相等於74萬個一人標準公屋單位用作各種車輛的停車位(1)。實際上當然不是所有停車位都能變成公屋,但數字正好突顯土地錯配下的荒謬之處,我們的居住及休憩空間的需求,卻比不上汽車的停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