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第三代核電破產 盲幹風越吹越近

第三代核電破產 盲幹風越吹越近

剛過去的個多月有三宗少人留意的新聞,從美國到歐洲席捲香港,對全球核能工業意義重大,只要連在一起解讀,便明白中國核電發展已步入騎虎難下的困局,連累香港勢要承受一場越吹越近的風暴。

3月29日,威斯汀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在紐約市申請破產,震驚整個核工業界,因為威斯汀堪稱美國民用核電始祖,逾半世紀以來象徵美國核能霸權。2006年日本東芝集團以56億美元購入威斯汀時滿懷雄心壯志,銳意發展號稱「更先進、更安全、更便宜」的第三代核電站AP1000,2008年獲政府批准在南部兩州興建四座核反應堆,是1979年三里島核災以來美國本土首次新建的核電站。誰料新電站從設計到建設問題不斷,超支總額達170億美元,母公司東芝須為威斯汀承擔63億美元虧損,東芝主席引咎辭職,威斯汀難逃破產宿命。

威斯汀破產是中國的噩夢,因為中國一直寄望AP1000設計會成為第三代核電站的主力,不僅在2006年決定引入四台在浙江和山東興建,更一直寄望以AP1000為原型發展國產第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在建四台電站的投產日期已從2013推遲到今年,但現今AP1000在美國投產無期,等於說明美國核安全局不會提供投產審批的標準,這為中國當局製造了很大難題。

美國威斯汀破產 安全監管爛尾

核工業界有一貫行規,負責新設計的廠商須提供詳細技術參數給所在國的核安全監管機構,由該機構研究後制定適用於該種技術核電站的投產審批標準,擔當「第一責任監管方」的角色,然後將投產審批標準與其他輸入該技術的國家核安全局分享,不但可省卻從頭制定標準的時間,更由於技術輸出國的監管機構理應更能掌握技術竅門,因而制定的安全審批標準更可靠。

威斯汀破產後,AP1000技術在中國爛尾的風險大增。即使勉強完工,如今美國核安全局不擔當「第一責任監管方」,中國國家核安全局被迫要自行制定審批標準,中國官員早於2014年已經抱怨遲遲未有收到美方提交驗收標準,如今噩夢成真。此舉的風險有多高,須看第二宗新聞。

4月12日,法國核安全局向法國電力公司(EDF)和阿海琺公司(Areva)發出通函,表明已停產整頓的阿海琺Creusot鍛造廠若要復產必須先符合一系列嚴格條件。事緣該鍛造廠在2014年底被揭發生產不合格的鍛件,不但影響法國設計的第三代壓水式EPR電站,更連累多台法國核電站需要停機檢查。由於中廣核集團引入了EPR設計,該廠出問題的鍛件也供應給台山核電站的反應堆壓力殼頂蓋及底部,所以中國也是受害者。

由於鍛造廠質量造假醜聞越鬧越大,法國核安全局於去年11月組織了國際專家團到鍛造廠現場考核,成員包括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專家。專家團發現鍛造廠在技術能力、質量監測、人事管理等方面有不少缺陷,令人驚覺即使以獨立嚴謹見稱的法國核安全局,也難以發現多年來存在的漏洞。

這宗醜聞固然對法國核工業的聲譽有負面影響,但同時說明了中國國家核安全局根本難有獨立監管的能力,尤其是從外國引入的新設計,必須倚賴該設計國的安全監管機構出手,才能有效找出質量問題,否則無從保障核電安全。明乎此,第三宗新聞便令人膽戰心驚。

中廣核詭辯 利益凌駕安全

根據《明報》報導,4月24日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透露,台山核電站第1號機組預料將於今年底投產。對於外界關注核電站反應堆壓力殼的安全問題,黃曉飛強調「非質量問題,而是法國新舊標準不一致的問題」,又指台山核電站自2009年建設至今檢查逾千次,未發現有問題,而國家核安全局亦有保持與法國核安全局溝通。

台山核電站是由法國引入的第三代EPR技術,全球從未有成功經驗,原來預算是讓芬蘭和法國建造的兩台EPR反應堆先在2009和2012年投產,以免台山成為白老鼠。但芬蘭核電站至今尚未完工,法國核安全局亦要求受鍛件質量問題困擾的法拉芒維爾(Flammaville) 核電站延長安全測試,至今尚未批准,為何中廣核的台山廠準備偷步投產?

如今中廣核提出詭辯,意味不管法國當局是否批准安全測試,台山核電站照樣堅持今年投產,這正好引證了去年中《傳真社》引述一名在台山參加調試的法國工程師所指:「中國一方很著急,不停催趕工程,要求發電廠明年投產,他們要成為世界第一個啟用的第三代核反應堆」。

顯而易見,中廣核把商業利益凌駕安全優先,而國家核安全局似乎無力制止。

台山核電站距離香港市中心僅130公里,屬於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核反應堆。一旦不幸發生切爾諾貝爾或福島級別的核災,中央政府重點發展的珠三角大灣區將有受災人口逾五千萬,更大的諷刺是這核電站是由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負責營運,興建資金還是從香港人口袋中集資,屆時香港人應該責怪自己還是埋怨中央?

核電策略觸礁 風電光電可頂上

毋庸諱言,中國核電發展策略正走到「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的關口,因為多年來花費巨資從美、法兩國引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 - AP1000和EPR均胎死腹中,如今進退兩難:要不硬著頭皮成為全球第一個投產第三代核電站的國家,讓廣東、浙江、山東三省充當白老鼠;要不犧牲在建六台核反應堆逾千億元人民幣投資,向一家已宣佈破產的公司(威斯汀)和一家因瀕臨破產而需政府打救的公司(阿海琺)追討損失。

中國核工業弄得灰頭土臉,唯一「欣喜」的消息是這6台第三代核電站根本可有可無,即使永不投產也不會對全國電力供應造成重大影響。兩組數字說明一切:去年核電累計發電量約2100億千瓦時,同期可用而未用的風電數量達500億千瓦時(內地稱為「棄風」,即因各種原因浪費不用的風電能力) ,即佔核電量近4份之1 。換句話說,中國只需充份利用現有的風電能力,便足以替代現正運行的36台核反應堆中平均8台的能力。若再解決「棄光」(即浪費不用的光伏電站能力) 問題,可替代的核電站還不只此數。

由於中國大型風電和太陽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要解決「棄風」和「棄光」現象,當然需要加大電網投資,例如利用中國研發全球領先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接通東南沿岸各用電大省,但電力市場體制落後和地方保護主義也是必須衝破的攔路虎。可是相對於罔顧安全讓第三代核電站投產,這種種困難都是小菜一碟。

說出來嚇大家一跳:雖然中國已成核電大國,但擾攘多年至今未有訂立一條《國家核安全法》。國際原子能機構去年派出國際專家團到中國作綜合監管考察,報告列出一系列安全隱憂:包括未有國家法律規範核安全責任,審批核電技術的專家欠缺獨立性,易受申請人的利益左右決策,核輻射廢料和乏燃料未有安置處理策略等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把「粵港澳大灣區」提升到國家發展策略的層次,但若中央放任一家上市公司以商業利益凌駕地區安全,在大灣區內掀起一場核電盲幹風暴,豈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2017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