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六四燭光 無非良知良能

六四燭光 無非良知良能

攝:周頌謙

維多利亞公園28週年人數,大會宣佈為十一萬,六個足球場外加草地半個。多與少,當然有人心浮沉意義,但絕非人心向背,「人心向背」指的是正直與歪曲,公道與私慾。

一直以來,有各式各樣爭論:學生少不更事,政府多番忍讓,廣場有死人冇死人,群眾以至解放軍死多死少,幕後陰謀,外國勢力,等等。

時至今日,某記者居然指控當年「香港電視台沒有的畫面」﹝意味全部媒體蓄意欺騙市民﹞!不過,請注意──1989年四月中到六月,天安門廣場的一舉一動,我們幾乎目不轉睛──恨不得24小時又聽又看,這些全都是欺騙蒙蔽嗎?「香港沒有的畫面」是事實抑或該記者疏忽搞錯甚至時移勢易轉呔謀利?廣場上的人物時局無時無刻變化,憤慨憂苦之際幽默地苦中作樂是何等智慧?凡此「畫面」真實之至。

維園見到的人和當年京民一樣,白髮黃毛男女老少皆有,一張張的臉,那麼單純,是甚麼促使「天子腳下」的「政治運動員」走向街頭,是「良知良能」;是甚麼促使「創造納米樓」的「經濟動物」步入維園,是「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何處來?無他,孟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的力量。人本身的能力有限,不過一旦精神附體,則可擴充至無限,當仁、義、禮、智四種力量擴而充之,效果就會「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如星火之始燃以至燎原,泉水之始達而源遠流長。如果能夠擴充,足以四海昇平;如果不能擴充,連侍奉父母也難做到。﹞

然而,雖則「人皆有之」,仍須「擴而充之」,明代王陽明先生用的是「致良知」,人自己要使良知出現使良知達致,要時時反省,「反省」自然要求「誠實」﹝一點虛假不得﹞。

香港政治人物有一派,說話「結巴」「lur唎」,無論回應甚麼問題,永遠離不開「上面主子」調調;泛民固然泛泛之輩充斥,但未至低賤至如此不堪地步。附帶一點,「水果報」被指「偏激」「誇大」,其他媒體就公正公道嗎?而且,唯一一份擺明車馬唱反調的報紙不是十分珍貴嗎?它「偏激」「誇大」,敵對勢力攻擊,同路人亦不會默許,至少私下要求更正,以免授人以柄。

「維園六四燭光」,實際作用的確有限,甚至一點都沒有。提到作用,幾十年來,臺港澳以至於海內外,所有「反共」「批共」「議共」的揭露,遏阻、煞住、減輕、弱化了共產黨的倒行逆施、為所欲為嗎?恐怕絲一點都沒有!豈不是白費力氣了嗎?這些精神力氣省下來,讀書寫字,遊山玩水,談情說愛,打球比武,更有意思啊!既然如此何必傷神?無他,骨鯁咽喉,不吐不快,「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無非良知良能 」而已。

幾十年來,有人誤上賊船,有人遠適他鄉,有人沉默不語,有人挺身而出,我們無需互相白眼鄙薄,天涯人何必攻訐醜詆!應該批判的是──使億萬百姓民不聊生、輾轉溝壑、私吞公財、霧霾神州、山河支離破碎的羊頭狗肉虎狼政權。

「解放」﹝淪陷為真﹞以來,「避秦」﹝逃避大秦強國﹞不止,這些「乘浮桴」﹝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語出孔子﹞的「去國」遊子,保存延續了華夏文明,才真正是「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

至於「港獨」乃至「台獨」「藏獨」「疆獨」那一個不是逼不得已上梁山!釜底抽薪之法,無異「和平演變」,「貓論式」「改革開放」造就「權貴資本主義」成為「第二大經濟體」,與其崩裂瓦解,不如把握時機效法戈巴卓夫和蔣經國,則今朝掌舵者仍可進入歷史殿堂,永世流芳抑或萬劫不復,在乎一念「良知」,「良能」一旦驅動,天下將大白!

否則,「六四良知良能燭光」,肯定燃燒到死者不再含冤、生者不再流淚,正義不伸,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