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超越本土與左膠的簡單對壘

超越本土與左膠的簡單對壘

看過十集《哲學有偈傾》,有一個發現:節目的策劃者相當有心思,邀請的嘉賓——在同一個話題上——盡量各有立場,各有代表性,務求討論更立體,更多元,化學作用更佳。

今集《非我族類》也不例外。練乙錚是(香港)民族主義的支持者(或同情者),Ka-Wai Ip就重視全球公義,從世界公民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達寧李 (Daniel Lee)則代表國際左翼,對右翼民粹思想持批判態度。

一般觀眾未受過(太多)哲學訓練,很容易受網上氣氛影響,把三人的觀點,放入本土 vs 左膠的思考框架中理解。那些針鋒相對的意見,就像辯論比賽的正反雙方,是有了立場後才搜集資料,為了擊倒對手而生產/形成的理據。練乙錚在節目中提到,討論「民族主義」的目的,直接影響其定義/內容,關乎怎樣演繹——正是一個例子,說明在他心目中,論述是隨機應變的,無所謂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理解(即使有也不重要)。

哲學人喜歡思考本質問題。一樣東西的本質,是不會(輕易)改變的,穩定性奇高。她/他們探究民族主義時,相信很難接受一種基於策略考慮/計算的理解。

《有偈傾》的策劃者,並不滿足於把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做一次對照。心水清的話,就會留意到葉家威和李達寧縱使立場較近,但雙方同樣有張力,有不同的側重點,以至對不同課題有價值判斷上的差異。這些分歧並非個人(一時)取向/口味的問題,是兩套成形的思想系統互相碰撞,背後各自基於一套圓融、完備、首尾呼應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節目策劃者顯然洞悉這一竅妙,而且對三位嘉賓的底細摸得準,摸得透,才設置這個人腳的組合和布局。

節目中的第三和第四節,辯論特別精彩,不管妳/你支持本土/建國,抑或左翼/自由主義,都值得一看。觀賞時,不妨跳出二元對立的框框,嘗試欣賞兩個立場相近的人一面挑戰對手,一面又設法(暫時)調和/包容彼此分歧,造到和而不同。

這場討論最終未分勝負,有很多問題亦沒時間深究下去(例如抱著世界公民的想法,如何理解和回應不少人在地域上、血緣上和文化上親疏有別的情感機制),但哲學思考本來就不是為了拗贏人家而設。當不少人經常慨嘆公民社會的討論質素欠佳,讓哲學的子彈飛一會兒,理應是一種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