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呠呠車—二十世紀的汽車與香港生活

呠呠車—二十世紀的汽車與香港生活

相信很多小朋友初認識汽車,都會習慣稱它們做「呠呠車」,這名字好記又易上口,為本來只是作運輸用途的機械工具,營造了生鬼有趣的形象。自二十世紀初開始,香港的馬路上已出現呠呠車的輪跡,不管是只得兩個轆的電單車、四輪的私家車,以至體型相對龐大的巴士,都陸續在皇后大道上東西行走,大大加快了島上居民生活的步伐,亦令維多利亞城逐步邁向「現代化」階段。

24x36_Gilman_Jaguar

香港地小人多,百年以來呠呠車的數量卻不計其數,雖說沒有正式統計數字,記錄早期本地註冊車輛總量,但從昔日舊照片所見,不難找到汽車的踪影。這些汽車的外貌、數目、功能都隨著年月增長有所改變,反映了其時社會發展狀況,它們絕對有條件為研究昔日香港生活,提供一個別開生面的角度。 《呠呠車—二十世紀的汽車與香港生活》展覽的意念,正是由此而來,希望透過一些與汽車有關的香港舊照片,除了剖析當年汽車歷史以饗車迷,更嘗試以汽車為主角,藉此窺探本地生活與文化。

AD436

汽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要搜集與汽車相關的舊照片,原來並非如想像般容易,尤其我們在策劃展覽之初,刻意把內容焦點收窄在私家車身上。箇中主要原因,除了因為坊間已出版了不少談論本地早期公共交通工具的專書影集,惟獨是私家車的著述欠奉,所以我們希望由本展覽起步,在私家車方面作點補充。其次是作為展覽設計者之一,我個人的偏好都是以私家車為主,多年來由收藏以至汽車歷史研究,都與英國生產的汽車結下不解緣, 這個汽車照片展覽順理成章,以私家車為主要焦點。

香港經歷英國殖民管治過百年,自然有很多機會接觸英國汽車品牌,由利蘭(Leyland)巴士到越野路華(Land Rover),或是迷你警車以至積架(Jaguar)房車,都是五、六十年代馬路上常見的汽車型號,在日本汽車工業尚未成熟的年代,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在香港駕駛英國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展覽的舊照片清楚告訴大家,原來曾幾何時,香港也流行過美國、澳洲生產的汽車。今天大家可能感到非常陌生的道濟(Dodge)汽車〔圖1〕,原產地是美國,二次大戰前英資洋行經已引入香港發售;而英聯邦成員國澳洲生產的荷頓(Holden)房車〔圖2〕,在六十年代初也登陸香港,賣點是堅固硬淨,適合在非常惡劣環境下行駛,以此作噱頭推銷私家車,今天聽起來真是有點匪夷所思。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汽車,於不同年代在香港留下痕跡,顯示了香港從來都是一個開放型的城市,對舶來品的需求甚殷,即使本地從沒有汽車製造業,卻有相當可觀的汽車銷售市場,呠呠車於很多香港人而言,已不是單純的運輸工具,而是潮流的玩物、身份的象徵。

Middle_Road

如果大家細心閱讀展出的三十多幅影像,可能會發現有部份是似曾相識,有機會在互聯網、傳媒或印刷品流傳過,即使如此,我們並不介意將之列為展品,因為我們相信少有讀者從研究汽車的角度,去欣賞和分析這些照片。就以興建中的中間道多層停車場一幀照片為例〔圖3〕,彩色圖像所見1964年尖沙咀碼頭一帶汽車穿梭不絕,柯士甸(Austin)、摩利士(Morris)、福士甲蟲車(VW Beetle)盡入眼簾,交通警指揮亭背後的空地更泊滿私家車,隨意細數一下,其中不乏福士甲蟲車和俗稱麵包van或大V的小型客貨車,顯示了此款當時由捷成洋行代理的德國汽車在港頗為普及,絕不讓英國車專美。至於興建中的多層停車場,更進一步說明了六十年本地汽車的急劇增長,其時單是路上行走的的士已有三千六百多輛,遑論私家車的數目,故此興建多層停車場是理所當然的發展。時移世易,五十年後的今天中間道多層停車場剛被拆掉,公眾泊車的需求竟然敵不過高地價政策的魔咒,日後要在同一地方大量停泊私家車,幾近是天荒夜譚的事。故此,能以新的角度重新閱讀這些照片,我們相信無論對汽車、生活和歷史,定有一番新的體會,這也是展出作品彌足珍貴之處。

本展覽亦包羅不少私人珍藏舊照,當然主題是離不開汽車與生活。這類照片一般是透過徵集方式得來,間中可能在外國的拍賣網站購得,有更多的是靠年長一輩的朋友不吝提供。閱讀私人照片,對很多觀眾來說可能是毫無意義,找不出頭緒,但於某些人而言又可能會感受良多,簡單如一幅與MK1迷你谷巴或MK1積架〔圖4〕的陳年合照,你未必會認識相中人,但當看到人配上汽車的構圖,卻又觸動你的情緒。如果這展覽的影像令你有此體驗,細心欣賞玩味之餘,不妨思考一下究竟是人、車、氣氛、相片抑或是其它因素,產生這耐人尋味的化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