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財委會審議36億教育撥款 團體示威促諮詢公眾

財委會審議36億教育撥款 團體示威促諮詢公眾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三公佈新增36億教育經常性開支,立法會財委會今日審議。有團體於立法會外請願,要求政府就撥款進行廣泛公眾諮詢及提出具針對性的支援政策,幫助基層及特殊需要學生。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及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一行約10人,帶上印有「基層」、「學生」、「家長」的黑頭巾,用膠帶圍起「50億教育經常性開支」示威牌,於圈外席地而坐,寓意50億教育經常性開支將最需要協助的一群拒諸門外。

41
(左起)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幹事黎韻瑤、成員昭雅

資助自資院校「救市不救人」

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幹事黎韻瑤認為,12億資助自資院校學士課程的政策,非青年人能夠受惠。平台成員昭雅中五畢業後就讀基礎文憑課程,由於沒有考文憑試,需就讀兩年副學士課程,才能銜接自資學士課程獲取資助。她希望政府提供的3萬元資助涵蓋副學士課程,同時提供更多資助學位,讓學生不用再還「學債」。

黎韻瑤批評,自資院校過往收生不足2成,部份甚至少於1成,顯示課程對學生「完全冇吸引力」,質疑政策是「救市不救人」,目的是避免院校倒閉。她希望政府增加資助學位,及資助八大轄下的自資課程。她又批評50億撥款「隻字不提」職業教育,盼未來政府能撥款資助。她指將約見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商討50億經常性撥款餘下的14億,及180億一次性撥款的運用。

47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幹事盧嘉麗(右)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幹事盧嘉麗對方案感到「失望」,認為未有考慮基層需要。盧指現時學生資助全額申請門檻過高,許多基層家庭往往因收入超出數百元,就跌入半額資助範圍,故她促請將全額資助申請門檻提高至入息中位數6成,並設立「4分3額資助」,保障基層學生的學習需要。

盧嘉麗又提到很多基層家庭的電腦老舊,部份使用超過5年或以上,有1成基層家庭甚至沒有電腦無法應付現時教育需要,呼籲政府設立購買電腦津貼,並採用實報實銷方式確保津貼去向。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幹事賀卓軒認為,現時融合教育制度不完善,加上學校提供的支援有限,無法全面支援特殊需要學童的身心發展,不少家長都需要轉向社福機構尋找其他學習訓練支援,但同時因為沒有政府資助,基層家庭難以負擔。賀卓軒希望政府為特殊需要學童提供社區訓練津貼。

賀卓軒又促請政府就剩餘的14億教育經常性開支作廣泛諮詢,聆聽學生及家長需要,而非單是辦學團體的意見,以顯示對民間意見的包容性。

記者:羅詩琪、林俊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