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這邊劍拔弩張,那邊圍圈討論

這邊劍拔弩張,那邊圍圈討論

談一談今日在中大發生的事。

約下午時分有手持「這裡就是中國」標語的示威人士在文廣結集,大家當然可以立即聯想到「踩場」、「搞事」或「收錢」這些語句,來的是一班戲子,演的是一台戲,那就讓他演到夠,演到累好了。

我剛到現場時,有中大同學幾個,但大家都是旁觀,沒加理會。見示威者眾難得坐著,於是我也跟著坐下來,在他們的對面,嘗試聽一聽他們的想法,把片碎的論點看過究竟。當然,當然你可以預想關於「港獨違法」、「大學生唔讀書」的論點會不斷重複,近乎厭惡,可是,可是當你嘗試問什麼是中國之類的問題時,這些人還是可以在口號以外提供一點自己的想法,即便是粗糙的,是荒謬的,你絕對不會同意的。但是這就是他們的想法。

一會兒後,多來了一個女生跟我一起坐一起跟手持標語的人士說話,後來知道是中文系的畢業生。也是一會兒後,一位伯伯喚了我一聲,主動的提出想跟我聊聊。我們竟就在標語人們的旁邊圍起圈子討論,有我跟中文系畢業生,有那位伯伯和另一位老人,也有另外兩位中大同學加入⋯⋯於是出現了一個趣怪的畫面:當標語人那邊起了零星衝突,我們卻仍然在這邊不斷交換觀點。這個討論圈一直維持了好幾個小時,有人加入,也可以分裂成幾個小的討論。

我們到底在聊些什麼?我都忘了,實在零碎得很。可是,我記得兩個故事:

一,是其中一位白了頭髮的老人訴說他的殖民經驗,包括當英兵的過去,華人與狗的標語,不被承認的身分等等。在他不斷描述殖民統治下的屈辱時,不忘說現在的中國這樣好、那樣好;

二,是一個用老闆跟打工仔形容中、港政府關係的女人,說著說著,她開始講自己多年來的打工經驗,那些要對老闆言聽計從的種種。所以,她覺得一個老闆(中共)沒理由可以接受一個不聽使喚的員工(香港)。

先不論這兩個人所抱持的觀點如何,我想說的是,這些殖民、工作的經驗,肯定不是愛國主義可以灌輸的,而是兩人真正有所感受的情感與過去。在分庭抗禮的對陣以外,在一場劍拔弩張的氣氛以外,這些被我們理解成不能溝通的「愛國者」,卻仍有著作為政治主體的時候。關鍵是,他們的經驗如何導致今日的立場?

我想,如果沒有這個討論圈,像這樣子的分享根本不會發生。在主媒的報道裡,也是必然不會捕捉這些細微得不顯眼的枝節部分。我不是盲目的相信討論,在接近日落的時候,那些一再重複的論點也讓我氣餒非常。但是,但是關鍵在於你擺出一個怎樣的姿態。是懶得理會?是平坐而對?一切一切都可以影響事情的發展,就像跟著坐下來的中文系畢業生,像喚我過去的那位伯伯。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氣氛,以上種種還會發生嗎?落得刀槍相向,總是不容樂見的,對吧。

事後,好幾個人問我為什麼如此有耐性,可以聊上好幾個小時。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也曾經是個激動的人,動不動就上火,盡說些情緒化的說話。可是,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民主是一個整體的概念,而不是「我有我的自由,你有你的自由(屌你!)」的話,就必先要打開自己的心房,即便遇上怎樣那樣的觀點,都得放下成見,沉著應對。政治如是,友情如是,愛情如是。

(題外話:真的辛苦了各位保安人員。)
(題外話二:也辛苦了留到最後的中大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