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既平凡也非凡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既平凡也非凡

2013年第四屆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最具國際潛力獎、2013年ASD亞洲紀錄片提案大會特別推薦獎、2014新北市紀錄片奬優選作品。導演陳志漢帶領觀眾透過大體老師,凝視/審視生與死那薄薄的界線。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活著;什麼是死亡?一對平凡的台灣夫妻,一個最不平凡的決定,用自己的身體傳遞最重要的知識:對生命的尊重。

《那個寧靜的陽光午後》並非一套大體勸募的宣傳,而是著重於生者與死者的情感牽絆,以及著重於生命的意義。大體老師徐玉娥生前將家打理得頭頭事道,將兒女的生命帶到世上。往生後,用自己的身體,教導醫學院的學生,讓他們明白自己肩負的重擔,讓他們為將來作出準備。

什麼是生,什麼是死?人死後會看到怎樣的景象,會到達一個怎樣的空間?這答案沒有人知道。一個人曾經存在的證據,並非靠死後的身體是否完整無缺去認證,而是存在每人心中的回憶,以及與他的牽絆。徐玉娥的女兒說「我會覺得我寧願不要去相信,那個曾經是我的媽媽。」因為說到底,人的身體只是由物質構成,人之所以是人,完全是因為「靈魂」的存在。而這「靈魂」是建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與人之間的影響,與他人的交集,建構成一個人存在過的證明。「人往生了就什麼都不知道,那你留著還是爛掉?」徐玉娥的先生看著自己最熟悉的人,成為大體老師,不是說捨不得的問題,而是他真真的明白到,人在往生後,身體就只有爛掉這一終點。但是成為大體老師,是可以用自己的身體去做別具意義的事。雖然徐玉娥跟醫學生生活在不同的時空,但是大體老師(Silence Teacher)不需使用言語去表達,也可以傳遞到生命意義。

對於不曾有過交集的學生,大體老師在他們面前只是一具解剖課的教材。但是解剖課的老師道出了重點,如果學生們不認真地對待大體老師,那他們跟在菜市場切豬肉是沒有分別。如果學生們不認真,老師也不會跟他們客氣。因為醫學生學的,不止是醫術,還有「醫病關係」的重要性。當醫學生跟徐玉娥的先生採訪時,他們明白解剖課教的,並不止於醫學上的知識追求,而是對生命的尊重。他們開始會反思,生命的重量,死亡的重量。

人死了,什麼也帶不走,但留下的卻有觸動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