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請容許大學校園討論「港獨」

請容許大學校園討論「港獨」

「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蔡元培

近日,社會上出現一種聲音,要求香港的大學校園內,不准討論「香港獨立」的問題。本地十間大學的校長亦聯署聲明,表明「反對香港獨立」。但校長們沒有說明的是,「香港獨立」是不是可以作為一個議題,在校園內作學術研究,或者提出討論。本文是本人作為一個成績平平的普通大學畢業生的意見。

首先,大學教育,是一個讓學生「反思」、「辯論」,從而了解事物的過程。大學提供的,是獨立思考的方法,讓學生進行上述的「反思」和「辯論」。畢竟,大學教育較中學教育進步的地方,就是學生不再單方面地「吸收」知識,而是透過反思辯論,把知識原理貫通、內化為自己見地,使受用終身。他們要掌握複雜的議題、為自己的意見辯護,從而再三思考自己的意見,是否正確,是否合理。

而以上的過程,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讓大學生明白,一些表面看來非常顯淺、直截了當的現象和道理,背後亦藏有深刻的文化、歷史和環境上的意義。這些意義需要分析、解讀。他們會了解到,社會上、人生中很多決定並非只有簡單的「對」和「錯」、「黑」和「白」,而是有著一個多元的結構。所以被廣泛接受的、權威性的說法,未必一定完全是對,被廣泛批評的、被全社會批鬥的,也不一定是錯。良好的大學教育,會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答案。

要達致上述的良好教育,必須容許,以及鼓勵學生做一件事:發問。發問不一定是針對他人,發問往往使人反思自己的立場、假設是否合理。而容許發問,就需要一個自由的環境和氣氛,大家互相交流意見,發問各種問題,挑戰別人的立場。這就會造成差異。就是差異,才令大學生的思考有多元性。如果不容許發問,那以上所有的事情都無從談起。

當然,由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訓中,可以得知,自由發問、自由討論的空間,是常常受到威脅的。作為社會上的當權者,經常會認為,自由任意的發表意見,是對權力、效率的削弱。對這一點,我們亦能夠理解。但人類歷史更大的教訓是,欠缺自由討論空間的話,會嚴重減低社會的資訊值(Informationvalue)和創意,長遠來說,會比前者更拖累社會的發展。這「因快得慢」的道理,在「李科森主義」當道的前蘇聯、在「麥卡錫主義」年代的美國,都曾經發生。

最近發生在大學校園的風波,正好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去反思,甚麼是我們想要的大學教育。我們希望大學生敢發問、敢思考,還是希望他們唯唯諾諾,人云亦云?

無可否認,討論「港獨」,是一個令很多人都不舒服的話題,因為這和很多人的民族感情有矛盾,又是中國政府的禁忌。但真理越辯越明,辯論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衝擊到別人的信念,自己的信念亦可能會受到衝擊,這過程是不愉快的。然而,我們都知道,要進步,就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地帶。

我認為,「港獨派」應整理論述,提出香港應該獨立的理由,和構建可行的「建國方略」,爭取市民支持,而不是單單靠掛出橫額。而「反港獨派」亦應做類似的事,提出解決中港矛盾的辦法,宣稱要「殺無赦」並沒有用處。雙方應停止謾罵和人身攻擊。野蠻的行為只是情緒發洩,又或者是別有用心,對香港社會毫無好處。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大學校長,必須正面回應一個問題:大學校園內,「港獨」作為學術或討論議題,是否容許?香港的大學,向以世界級大學為目標,是否有世界級大學的學術自由?以小弟之見,若無此雅量,則此等抱負,亦可以休矣。

*本文是受芝加哥大學校長 Robert.J.Zimmer 文章 'FreeSpeechIstheBasisofaTrueEducation' 一文啟發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