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寫於雨傘運動三周年

寫於雨傘運動三周年

三年過去了,為何我們仍然要提及甚至紀念9月28日這一天呢?

雨傘運動是我們這一代香港人都曾經經歷過的民主運動大事件,我們要趁這一天,提醒大家毋忘初衷(其實也是「毋忘初衝」),不要忘記當天我們是為了什麼而佔領街道,不要忘記團結的力量,不要因為氣餒而放棄對民主理想的追求。

轉眼間已經3年,香港的政治制度不變,但政治氣氛好像經歷了180度然後再180度的轉變。究竟雨傘運動為香港帶來了什麼改變呢?

由雨傘運動清場開始,港人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於尋求解決政治問題的藥方,「勇武」和「本土」思潮在一時之間彷彿成為了「新希望」。反水貨客「光復行動」、旺角衝突、新界東立法會補選、港獨集會、立法會選舉等事件都清楚反映出港人躁動不安、渴望求變的情緒和心態,部份人甚至由支持「公民抗命爭取真普選」轉變為支持「勇武香港獨立」。

直至發生了宣誓風波、游梁被DQ之後,這鼓「勇武」和「本土」泡沫瞬間爆破。「勇武本土」運動缺乏延續性,因為其支持者大多數都是「鍵盤戰士」、「口頭勇武」,根本不願意犧牲,旺角衝突事件只是曇花一現。隨後,以熱血公民和民族黨為首的「和理非本土」路線亦沒有特別大作為,其行動方式接近傳統泛民,甚至比傳統泛民更「和理非」,難以得到已「勇武化」的「本土派」支持者的垂青,沒有形成出一場抗爭運動。

當「勇武」失去市場,「淺黃」勢力聯合中間派和「淺藍」勢力,進行最後的反撲——在特首選舉中支持曾俊華。可惜,儘管曾俊華的民望極高,臉書專頁獲得超過29萬個「讚好」、網上眾籌計劃獲得2.6萬人捐款、數千人出席造勢集會,但也「感動」不了北京改變決定,「造王論」失敗告終。

政治運動的着眼點是爭取民心,沒有群眾支持,就不能延續,雨傘運動就是最好的例子。利用「愛」、「和平」、「非暴力」這些元素來感召市民參與,由舉辦商討日開始慢慢捲入越來越多的群眾,這是「勇武本土」路線暫時做不到的。

進入威權統治時代,抗爭運動踩出去的每一步都要行得小心翼翼,因為隨時會被DQ、被送進牢獄、破產、五年內不得參與選舉。最可憐的是,雖然有人願意作出犧牲,但沒有太多人同情你,不能夠牽起一場大型的抗爭運動的話,那麼付出的犧牲就不值得了。

一日香港人未被滅聲,這場仗一日都未輸掉。因此,「鬥長命」、等待抗爭時機再來臨是重要的策略。要「鬥長命」,必須談資源的問題。除了民間眾籌之外,立法會和區議會議席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這些議席雖然權力不算太大,但能夠帶來穩定的財力資源和輿論的關注。

爭取民主是持久戰,慨然在短期無法改變政權,我們就只能夠花更大的精力和資源嘗試改變市民的想法,爭取「階段性勝利」,例如是立法會和區議會議席。在合適的抗爭時機出現之前,民主派應積極做好組織工作。從各個社區(包括地區和專業界別)做起,深耕細作,長期宣揚民主理念,嘗試建立更強大的公民社會。

具體行動包括:積極參與區議會、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等等的選舉,嘗試擴大民主派的版圖,獲取更多資源,嘗試發揮更大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是區議會選舉,因為這是現時唯一符合民主原則的政治選舉。假若民主派在區議會獲得超過半數議席,就能獲得比現時多一個立法會議席和更多個選舉委員會席位。

爭取民主是一場持久戰,只有無忘初衷、堅持原則,才會有成功的可能。因此,寸土必爭和長期作戰,是未來民主運動的大方向。盲目勇武或者過分理想主義,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