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領展是社會不公義的代名詞

領展是社會不公義的代名詞

左圖攝於二零一一年年底,大批大圍新翠村街市的小商販無得留低,進行所謂資產提升工程。六年後的早幾天(右圖),見到領展重施故技,又做改裝工程,僅存的小本經營者都被迫消失。有分析指領展會複製天耀街市的處理手法,把新翠改建為「市集」,變相偏幫街市霸權集團。

領展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經濟學者王于漸,近日又大力鼓吹公共資產市場化,顯然未吸取領展的教訓。當日領展(當時稱領匯)上市也打著幫人賺錢及善用公共資源的旗號,連(部分)泛民都支持,乃因為背後有一套推崇大市場小政府的經濟學思想和管治哲學為據。放寬規管,先讓商界做大個餅,再透過涓滴效應使全民受惠——這套同出一轍的市場至上思想,向來被認作香港的成功之道,批評它的聲音難受重視,當年力阻領匯上市的盧少蘭婆婆便被人罵得很厲害。

所謂把公共資源的潛在價值釋放,以領展為例,在客觀效果上,除了讓小投資者或炒家有賺錢機會,就是瘋狂加租(或變賣以照顧基層為先的公共資產)、引入大集團清剿小商戶和本土特色、讓大股東和領導層牟取暴利的意思。學者林本利去年在《壹週刊》撰寫多篇文章猛烈批評領展,其中《領展薪酬與業績不相稱》(2016/7/28)一文便寫道:「領展主要業務不過是翻新商場(「裝修佬」)及物業租賃(「收租佬」),又享有先天壟斷優勢,如此低風險工作又怎值巨額薪酬?一眾高層及董事從基層市民及小股東身上搾取巨額薪酬,是否覺得羞恥?」

前民陣召集人區諾軒月前也寫過一篇《金融發展 沾滿領展拆售的血》,分析領展之惡。當有人強調經濟效益或效率,試圖說服妳/你去支持這種巿場化政策時,我們要懂得反問:社會的代價是甚麼?得到最大和最多益處的是少數特殊階級,抑或多數市民和處境尤其艱難的人?少數特殊階級值得獲取這些好處?

領展讓那麼多人受苦受害,其實說明公共資產市場化的理論實踐起來時,對公眾福祉弊多利少,最終只會向少數人的利益嚴重傾斜。這時候,具科學精神的「罪魁禍首」、「理論權威」,應認真檢視這套指導思想有何破綻和問題。事實卻不然,作為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的王于漸繼續鼓吹公共資產私有化的主張——最新是「補貼置業計劃」,促使難以抵禦樓市和經濟大跌的一群人上車。影子長策會的龍子維在《公屋全面市場化:危險的進路 暗藏的禍心》有進一步分析,不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