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十九大後應恢復正常國字

十九大後應恢復正常國字

面對事實,只能承認。

中共十九大後,黨中央仍如五星旗所示:主宰一切,同時,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屆最高領導的創新續古之傑作:一帶一路,陸上萬里高鐵,海上萬里航運,均屬古代所謂絲綢之路,而其發動機之亞投行,全名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總部設於北京的巍峨亞投行,大門外巨石上,毛筆書寫刻鑿的全整十個漢字,明顯表示主事者態度極之認真,隆而重之:名山採石敢當,名家莊穆楷書,名園奧林匹克。

國字,猶如國畫、國術、國土、國文、國駡等近百雙音節詞語,是中國獨有特色,外國研究認為漢字是全世界最成熟的文字。

不過,方塊漢字在民國初年,曾遭遇異乎尋常的寃屈,攻擊者並非淺薄之徒,而是大學問家的魯迅、錢玄同,他們直指漢字禍害國家,造成落後被欺凌,只有拉丁化,才能避免亡國。

明顯地,魯錢等人動機在救國,但可惜,這種愛國意識影響非常大,乃至深遠地蔓延到今天;文革期間,一度繁簡拉丁並立,僅差小小一步,被誣為難學難寫的漢字就要消滅廢棄。

一國兩字,是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普遍事實。

一九九七年中,珠江三角洲的商店大小招牌,觸目所見,大多採用繁體字,有些城鎮居然達到八九成之譜,詢問之下,很簡單:好睇,靚D(好看,漂亮一點)。

光陰又飛越了二十年,這段時間,兩岸小三通、大三通,國際更是處處接軌,華夏文明的古今相通,中日韓越的漢醫漢藥不用繁體正字則無從研究交流,政協和人大也終於出現提議恢復繁體的代表聲音。

細心觀察,內地使用繁體字的頻繁程度,已經無分東南西北中,官方民間都隨處可見,前者雖少於後者,卻頗顯特色,除近年鑼鼓喧天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用了莊重美觀的巨石招牌外,不少和臺灣合作的會議活動現場,工整的正體字赫然在目:張貼在大會牆上。

即使簡化字印刷品遍佈大江南北的時期,中華書局和古籍出版社等極少數文化機關,依然印製了罕見的豎排印刷的繁體字圖書,因此,某程度上,中華正常文字從未斷絕,香火雖然不旺,幸仍未至氣若游絲階段。

某著名大學院長發現,儒學不單在學術界、文化界存在,民間老百姓一樣到處儒家思想;似乎孔孟宣揚的是人性之常,不必朝廷王公主導利用,否則數十年倒行逆施,扼殺人倫,國人早已禽獸不如。

同樣道理,前述珠三角商人之喜用傳統正常漢字外,有七歲兒童、青年厨師,無數讀經班和書畫家,可謂不少。筆者認識一農民工,其墟市新年揮春,由第一年賺得四千潤金,到萬元人仔,至於其真跡,現場欣賞過:大氣,有型有格。

十九大聲勢赫赫,七人政治局包括一位國師,文化人入局,意義非凡,期盼未來,恢復正常漢字,應為中國夢的一部份。

附註:以下引文來自林行止先生

筆者多年前多次正面評介文壇前輩容若先生論簡體字要不得的剖析,又豈有不知簡體字「破壞中國文化」之弊──漢英大詞典出版社出版、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題簽的《二十四史全譯》的編者亦知此弊,因此棄簡體而以繁體字印這套巨構──可是,便如國民教育一樣,在當前的政治形勢下,要來的必然會來,港人與其被動接受(最終只有接受一途),何如主動「爭取」!?

林文的回響之一:

看來現在是本地宗教人士組織「愛國教會」的最適時機了!與其不久後由北京下令,何如現在由香港教徒主動提出請北京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