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府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同意在五個近岸填海選址填海建立土地儲備」的回應

「政府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同意在五個近岸填海選址填海建立土地儲備」的回應

攝:Manson Wong

政府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專責小組」)於11月7日進行第三次會議,小組主席黃遠輝會後指成員普遍認同填海是建立土地儲備最合適且切實可行的方法之一,並同意政府所建議的五個近岸填海地,及於香港島與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填海的東大嶼都會發展計劃。

就政府專責小組在未有進行公眾諮詢供公眾充分討論前,即同意上述填海選址,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有以下回應:

(1)專責小組違反成立原意,淪為橡皮圖章

專責小組成立時曾公開承諾只會就不同土地供應的選項鋪陳利弊,強調會討論公眾諮詢的意見,不會有任何對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方式的前設目標,亦不會為各土地供應的選項設立優次標準。然而,昨天主席黃遠輝在還未趕及正在進行的填海顧問研究結果公佈及明年的公眾諮詢開展前,即認為填海是最合適且切實可行的方法之一,甚至訂下執行方向,漠視客觀理性及自訂的承諾。而且有關東大嶼山中部水域填海計劃規模巨大,涉及各種複雜經濟,環境及技術考慮,並一直在民間存有巨大爭議。民間土地資源小組難以想像專責小組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同意如此龐大及複雜的填海計劃。

民間土地資源小組認為,政府為專責小組三次會議擬備的的文件明顯已有既定立場。文件多陳述填海好處,否定優先善用棕地,而短租及臨時政府土地資料亦過份簡化,意圖令專責小組成為橡皮圖章。民間土地資源小組認為,文件理應客觀陳述資料,闡述各土地供應選項利弊,而非引導專責小組支持政府已有立場。

(2)過往已有大量民間聲音反對填海

專責小組漠視早前決定土地供應選項前先進行公眾諮詢的承諾,自行決定填海選址。民間土地資源小組強調,過往民調數據已顯示民間有強烈聲音反對以填海方法增加土地供應,我們認為這些意見不應被忽視。發展局曾於2011-2013年進行大型民調收集市民對填海以增加進「土地儲備」的意見。民調結果顯示有46.4%的受訪市民反對以填海方式增加土地。另外,政府於2016年就大嶼山發展作公眾諮詢,樹仁大學於期間進行獨立民意研究,當中有51.2%市民反對「進行研究,探討發展東大嶼山都會及利用人工島發展新的核心商業區」,清晰顯示反對填海的廣泛民意。

(3)填海及連帶基建工程開支高昂,環境成本巨大

專責小組倉卒決定的填海選項連同東大嶼山中間水域發展,將必然涉及龐大的工程開支:基本填海工程及各種城市基礎建設、過海隧道接駁、鋪設內部道路網絡、各種社會、醫療、教育和保安等公共設施,電力供應及污水處理等等。填海及相關基建工程開支所需金額極可能比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和機場第三條跑道加起來更高昂,成為香港史上最大型的基建計劃。同時大規模填海亦會對鄰近環境及海洋生態構成難以逆轉的破壞,嚴重影響附近水域的生態價值。民間土地資源小組質疑這種龐大的資源投放,相對於妥善利用現有土地資源的選項,並非一個明智選擇。

(4)填海非唯一選擇,現時已有其他切實可行的土地供應選項

民間土地資源小組認為填海以外仍然有其他切實可行的選項增加土地供應,當中包括優先善用1 300公頃棕地,逾800公頃的短租土地,3 300公頃的臨時政府撥地,140公頃空置政府土地,及其他現時處於低使用效率的工業用地等。考慮到填海工程所需的龐大工程造費、環境成本、建造時間和製造的社會爭議,專責小組在說服公眾決定大規模填海前,應優先研究上述每一幅可能正處於低使用效率的土地及如何增加其使用效率的措施,令土地使用更符合有效率及可持續發展原則。

(5)1200公頃額外土地需求含水份,政府應先釐清

政府於進行「香港2030+」公眾諮詢時公佈,估計香港長遠仍需要1 200公頃額外土地需求,因此建議考慮發展東大嶼人工島及新界北。然而,至今社會上有不少質疑該1 200公頃需求理據薄弱,包括政府為何以900萬人口作為基礎(高出政府統計處估計的人口高峰位822萬約10%),已有大量土地預留作工商業及科研用地但為何仍要額外新增土地滿作相關用途,各項基建土地需求數字只由各政府部門自行估算而非科學化推算等。民間土地資源小組認為,政府若不先釐清前設,將會容易造成過度開發,亦難以說服公眾額外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滿足土地需要。

「民間土地資源小組」現包括28位來自各個範疇、關心香港土地資源及城市發展的朋友,除了集中研究香港土地供應來源,更希望擴闊和促進有關長遠可持續發展策略、妥善土地使用和資源保護的公眾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