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房協研究於馬鞍山及大欖郊野公園建屋 郊野公園乃珍貴財產非土地儲備

「民間土地資源小組」今早首次舉行「我城我地」對談系列公眾論壇,討論郊野公園邊界及其發展計劃。

公眾論壇重申社會在考慮改劃郊野公園邊界時,必須經過嚴謹審慎的程序。參考以往興建元朗三號幹線程序的經驗,首先需要周全考慮所有替代方案,以審視工程的必要性。當局同意以造價較貴的隧道方案以限制對大欖郊野公園的破壞至2公頃以內。最終,當局更將額外約40公頃土地劃定為郊野公園以補償環境損失。

論壇由「民間土地資源小組」司馬文先生作主持,前漁護署助理署長王福義教授及香港鄉郊基金顧問及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成員Prof. Roger Nissim進行對談。

王福義教授向出席人士解釋郊野公園邊界是如何劃定及實現,及其對保存森林生態與儲集淡水的重要性。

Prof. Roger Nissim則展示了房屋協會的研究範圍內,實際上存在充足的其他可行研究選址。

是次論壇顯示出政府之所以委託房協研究該兩個建屋選址,乃因其相對較低的景觀價值,及其鄰近道路和其他建築物的位置。司馬文在總結說:「假若這是我們如何在郊野公園中挑選發展土地的方法,那將會是無止境的發展,一直到所有郊野公園都消失。」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於上星期會議上,公開房屋協會就政府提出於馬鞍山及大欖郊野公園建屋研究範圍。

司馬文在論壇上展示研究範圍地圖,並指出:「政府在決定研究範圍時並無作出任何公眾諮詢、無考慮替代方案,也沒嘗試減少其環境影響,卻打破公眾對保護郊野公園及維持其邊界不變的共識。這根本是『邀請』發展商在違反程序公義、在預先挑選的土地上投資。」

小組呼籲政府和社會珍惜並尊重郊野公園價值,應先發展生態價值較低的土地例如棕土和市區閒置地,而非自然環境。

「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於今年9月成立的由28位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組成,小組將於未來數月舉行一系列「我城我地」對談講座。下一次講座預計將於明年1月7日舉行,探討填海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