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難以改變的制度籠牢 - Why Nations Fail(三)

Daron Acemoglu & James Robinson (2013)
Why Nations Fail

這些有關失敗原因的研究之所以值得被一而再的仔細討論,目的在於了解我們要如何才能協助發展中國家為其人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每年流向這些國家的直接資助以千億計,這相比起超過七億的貧窮人口(1)來說可能是杯水車薪,所以更需要有效的規劃來確保其用得其所。

可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為「如何協助發展中國家脫離貧窮」這課題帶來一個樂觀的答案。對於作者來說,一個國家的成功與失敗,往往取決於其整個社會,包括政治與經濟制度的性質,而這些制度的形成大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因由,而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更重要的是,社會內不同制度之間會互相影響與強化,即使當中的一環能夠改變,卻多會因著在其他方面未能有所寸進而令其影響極其有限,甚至連所屬範圍內的成效也大打折扣。就好像菲律賓印度有民主選舉制度,印尼曾經在蘇哈托統治時期大舉興建學校,而古巴的公共醫療制度甚至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卻都無法單單以此改變其發展的軌跡。印度的民主制度因著其種姓的階級思想而無法達致普遍的政治平等,印尼的教育質素與未來的就業機會無法配合更高的教育程度,而古巴則時刻面對醫護人員流失到美國的風險。

兩種不同的制度 - 榨取型制度與廣納型制度因此被用以描述一個社會的運作模式。當大部份環節都是以榨取人民的勞動力為優先,並將其生活水平與質素摒棄在考慮因素之外,就是榨取型制度的特徵,反之則是廣納型制度。當這兩方的其中一面變得強勢,一些改變便不容易發生,因為整個文化與人民的行為都已適應了相類似的價值觀。例如在一個完善的民主社會,人們會被充權而感到自己有提出己見的權利,並反對權力的濫用,這種政治思想會滲透到生活上的每一個環節,而即使是經濟上一盤生意在市場上的壟斷,也會招來每個人的抗議聲音。

同樣地,正是這樣的結構性關係,導致單獨地移植一個西方的醫療組織或是教育機構,往往都以失敗收場,只因這些在歐美行之有效的辦法,其實都建基在很多相關的前提之上,例如在小童學習階段普遍的疫苗注射,我們往往認為這是一個因為防疫的長遠好處而有意識地選擇的行為,但如果提供注射的診所會隨意休息、學校又沒有指定新錄取的學生需要完成所有政府要求注射的疫苗、甚至乎適齡兒童是否就學也是悉隨尊便的話,所謂的發達國家同樣地會遇到今天志願組織願意提供疫苗卻無法接觸到廣大貧困者的困境。

Note:
1. 在2013年,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表示有7.67億的人口每日只有少於1.9美元的生活開支。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