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治倫理與初選投票策略

今日就係民主派初選,不難察覺民間反應冷淡,好多市民都懵懵下唔知發生咩事,加上初選宣傳不足,票站數目少「唔就腳」,市民投票成本增意欲減,因此恕筆者難以對是次初選的投票率和效果感到樂觀。雖然如此,凡事總有第一次,辦初選吃力不討好,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是值得鼓勵的,今次的不足成就下一次的進步。因為在此懇請九龍西和新界東的選民,今日一拖十帶親友一齊去投票!至於點投好?係討論初選投票策略前,點都要講下政治倫理。

政治倫理一:被DQ者優先

坊間已就此作出不少討論,由於是次補選由宣誓DQ事件引發,根據政治倫理,九龍西和新界東這兩個席位是屬於當日支持梁游或本土派的選民的。可是由於本土派並沒有派人參加初選,而梁頌恒和游惠禎並沒有如眾志羅冠聰般明確指出支持(endorse)對象,乃是次初選的爭議之端。

姚松炎教授作為被DQ的一員, 他固然有優先參與補選的權利,但這裏引發的第二個爭議點是,因為勝算的考慮,姚教授由功能組別轉戰九龍西。在這個情況之下,從DQ事件整體來說,尚算說得過去,但若執著細節, 姚教授的確只有參選功能組別補選的優先權。 九龍西這一席屬於在前年選舉中投票給游惠禎的選民,但在游惠禎沒有endorsement,以及本土派沒有派人參加初選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支持姚教授是現有選擇中的最佳選擇。至於當日投票給游惠禎的選民,若果認為三位候選人都不符合心水的話,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行動是投白票。假若初選白票比例奇高的話,這或許能成為本土派在初選後公開支持另一位人選的台階。若然決定要杯葛初選的話,較成熟的做法是提出一個比初選更好的解決方案,筆者不支持破而不立。然而,選票在民, 每個選民都有轉軚、投白票、不投票等最終決定權。

政治倫理二:全民普選原則

之後,筆者想提出一個較少人討論的政治倫理問題。根據民主派支持立法會全面普選(廢除功能組別)的原則,筆者以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去年六月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調查結果,總結出以下資料。表中以民調數據的市民派別傾向百分比乘以70(立法會議席總數),得出若立法會全面普選後各派別的應有議席數量,扣減被DQ的六席,最後得出議席數量差距。

unnamed

表一 民調派別傾向與立法會全面普選應有議席數量及差距
數據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調查(2017年6月)
應有議席及議席差距: Rounded up to the nearest 0.5

如表一所示,建制派是功能組別和比例代表制度下的最大得益者,若根據民調,建制派所得議席應只得8席,但現時卻有40席(差距百分比是+400%)。而中間派和無取向/不知道的選民都是制度下的輸家,因為他們本來合共可得35席,但現時只得取得2席(差距百分比是-94.3%),代表現有的立法會議員未必能夠有效地在議會中反映中間派和「無所謂派」的意見。

然而,筆者最想在本文分析的是本土派和民主派的數據。根據民調,若選舉制度是有效公平的話,本土派可取得三席半,而在現實中本土派在梁游被DQ後一席不獲(差距百分比是-100%),是現有制度和DQ事件的大輸家。

這或許解釋了為甚麼修改會議規則一戰,本土派反應冷淡,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立法會內沒有本土派的代表,非建制派議員無法動員本土派支持者,這間接說明了在是次補選中,本土派支持者優先的重要性-提高立法會非建制派的動員能力,因為本土派支持者理論上較泛民支持者更「勇武」、更有行動力。

另一方面,也分析一下民主派的數據,應有和現有議席差距只有1.5席(差距百分比是-6.4%)。筆者藉此想帶出的觀點是,若果周庭、長毛和劉小麗都能在這兩輪補選中重新回到立法會,民主派得到的議席數量將會增至25席,那麼根據全面普選的原則,民主派得到的議席數量已比應有的為多(23.5席)。這樣的話,在是次補選,民主派協助本土派重奪議席似是應有之義。

雖說如此,也要考慮幾個現實情況和限制:一是民調的時間性與現今有半年之距,民意或有變;二是本土派並無推舉人選,愛莫能助;三是功能組別存在之現實,空談全面普選言之過早;四是中間派或無取向市民在選舉時願意投給民主派或建制派,但是從調查中並不能相關資料(關於中間派和無取向/不知道這49.6%,筆者會在下一篇文章再詳細分析)。

初選投票策略

九龍西候選人馮檢基用政壇中場來形容自己,作為舊英超迷,筆者也嘗試用足球排陣來分析初選投票策略。這,是建制和非建制派的對決,在球證是建制派,以及非建制派本身已少人再打少六個的情況下,建制乘人之危採取強攻,已在議事規則戰中連下兩城。然而因為補選,非建制派可派球員增援,作為聰明的領隊和球迷,應該怎樣調兵遣將呢? 下表歸納了現時立法會內各派別的角色和議席數量。

unnamed-2

表二 現時立法會內派別、角色及議席數量差距
被DQ議員:游惠禎、梁頌恒、梁國雄、羅冠聰、劉小麗、姚松炎/本土派:游惠禎、梁頌恒/自決派:朱凱廸、羅冠聰、劉小麗、姚松炎/中間派:陳沛然/城邦派:鄭松泰

就非建制派而言,從表中可見現時陣型中場後衛太多,前鋒卻只得一個,難怪最近要「本輸嚟打」。下圖粗略地按比例把議員分為十人,假設建制派打4-3-3強攻,非建制派應該以甚麼陣型迎戰才最有勝算呢?按比例分為十人後,不計被紅牌趕出場的球員,非建制派只有中場和後衛,面對建制在球證助攻下強攻,只守不攻,甚至罷踢離場,點會打得贏呢?球迷看在眼內豈能沒有「恨」?是「恨鐵不成鋼」的「恨」呀!情況就像英格蘭球迷每兩年或四年的感受一樣(唔好慣呀!)。總括而言,是次初選的正確策略是要把前鋒選入去。面對4-3-3,打5-5-0太消極了,最少也要4-4-2吧!各位九龍西和新界東的領隊或球迷,今天就是初選了,把兩個優秀的前鋒選進去吧!

1851515836248_

圖三 建制與非建制對戰陣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