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服膺於政治的中國歷史和文化論述

如果因為入侵者民族日後被同化而近乎消失,就能上朔歷史說它們之前也是中國,那豈不有犯了先後邏輯之顛倒?過去和現在要區別,正如昔日亞歷山大入侵波斯,兼任當上萬王之王,所以難道波斯人和希臘人是同室的民族?甚至危險一點地說,如果當年日本真的佔領了中國,又之後被同化了,我們難道又能說過去的日本是中國?遑論中國其他部份之民族,亦沒有真的完全同化掉了。斯亦同韓國近年基於民族主義在渤海國歷史爭議。

政治意義、文化意義分開討論。

歷史、文化經常服膺於為政治服務而改寫。正如中共官方對於中華民族論調,和滿清相比,有其延伸性,又有其差異,不過主要承襲的仍是基於清末政治現實需要而作出論調。在政治層面上,需求先於主觀感受,採用甚麼官方論述,不一定代表領導層實際想法和喜惡。正如革命黨原先漢族主義,到後來國民黨實際執政的五族共和說,再到之後期望以同化諸民族作一中華民族。這種改變都更多只是為了統治版圖的政治需求,本身和文化是脫節的。當然也是因為這種脫節導致今天中國定位模糊問題,和民族問題。

就當今總括而言,中共是延續了滿清的治理策略。滿清統一中國後,延伸一脈的「大中國」主義下的畸形狀況,致使中國內部民族矛盾加劇,和「中國」民族意識定位的模糊。將原本漢中國之「中國」,為了維持統一統治,而放大套用在全部民族,淡化各民族(包括漢民族)自主性,形成一堆扭曲的混醬,所以時下那些反對中國者,把漢人和中共掛勾是不對的,事實上漢族也是中共壓制對象,所謂「多民族共融統一」的「中華民族」才是官方論調,兩者是有差別。從毛澤東1953年批判漢民族主義到今天也是如此。

是故謂,今天「中國民族主義」不是中國任何一個民族的主義,而就只是「中國」的「民族主義」,作為整體的「中國」,好比蘇聯和俄羅斯民族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