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徐佳瑩沒有「唱不由衷」的《心裡學》

一個有追求的歌手(或企劃團隊),在已經做出一張成熟穩重、又具生命力的專輯之後,其下一步會是怎樣走?或許可以像徐佳瑩那樣,再繼續地「成熟」、或探入內心,從新唱片黑色基底的封套,便預告了她往裏面鑽得更深的音樂將會出現。徐佳瑩的《心裡學》,非「心理學」,它撫照了不同的心靈光景,嘗試透過音樂和歌聲,把更複雜的內心情緒,傳達出來。

這張《心裡學》的前半段,其音樂會相較地大起大落,連本身你以為不會這樣下重手去編曲的抒情歌,也會突然間爆發,像把積壓在心頭的情緒宣洩而出,使那張狂不被埋藏於於沉靜、溫柔之中。天氣和暖的《灰色》,卻不是恆溫到尾,一轉眼就吹來狂風、大雪紛飛,色調由無印良品般的簡約,轉成了肆無忌憚的濃彩;《到此為止》也是在毫無預警下,就有澎湃的音樂突襲過來,並加溫加熱了歌曲所要表達的,於分開後掙扎或撞擊著的情緒;精彩的《病人》,將神遊音樂氛圍與EDM相結合,沒有照本宣科的設限,從編曲上就能讓聽眾感受到人要「耍著自信 藏著脆弱」的複雜,或者是心裡的跳脫與飄忽無定。

可過了忽上忽下的上半場,專輯在後階段卻變得更循序漸進,情感也是慢慢地被鋪墊、堆積起來。寫給徐佳瑩經紀人將要出生孩子的《大頭仔》,陽光活潑、甜美又俏皮,不沾成人的世故煩慮;但接著唱給成年人聽的《兒歌》,開始抹去了童真快樂,音樂亦染上較暗的色調,那伴奏的琴音如歌者孤獨內心的迴響,編曲顯得素雅而落寞;《人啊》曾經是由歌手孟慧圓來演唱,這次徐佳瑩「回收自用」,減輕了之前版本的音樂重量,卻承接了《兒歌》的淡然感傷,也跟唱片前面表現心裡糾結的手法有所不同,顯出了新專輯不單一地被表達類似情感的高明之處;而同名歌《心裡學》,繼續了《人啊》有關對愛不捨的內容,當純真年紀已過,有人會跳進入防衛機制裡,用心理戰術來作拖延;有人(如徐佳瑩自己)卻希望若不有愛便需要分開,但往往言不由衷,心裡仍存在著掩飾的虛偽;此張專輯的立意,於你聽到這首時會覺得更加清晰,是人矛盾內心的交戰,在經過前面兩首的鋪墊後,同名歌《心裡學》的情緒逐漸被推高,讓整張唱片的架構,顯得更為完整。

具作曲天分的徐佳瑩,在新專輯中創作了不少帶著餘溫的歌曲,像為受虐待或被遺棄的生靈而寫的《記得帶走》,其副歌旋律有點優雅得,如長期浸淫於古典音樂內的人所譜出來似的,令歌曲的情感更能夠洩出,並彌補了歌詞感染力還差少少的不足。專輯《心裡學》有幾首的取材差距不大,可音樂的可聽性在某程度上「抵消」了內容會重複的沉悶感,即使編曲味道有所變淡的下半場,那連續的三部曲(《兒歌》、《人啊》和《心裡學》),被一路地聽下來,亦不覺溫吞、含糊,皆因旋律令每首歌更具記憶點,並不需只靠那編曲的花巧或過度的戲劇性,來增強作品的「生命力」。而由艾怡良所寫的《言不由衷》,亦不是「就此可略過」的一陣風勢,它如爐火回溫的副歌部分,有著能撫慰人般的單純之感動,且再次地顯露出艾怡良那不落俗的譜曲潛能。

陳建騏在製作這專輯時,「試圖讓徐佳瑩的演繹能更貼近『感受』與『感性』的營造,重在『口氣』與『表情』的細微呈現」。的確,《心裡學》內的LaLa,被「調教」得更懂運用自己的氣音,去抒發心裡的矛盾與更深層的歎息。她不用靠外露、流於表的方式來演唱,要瞬間碎浪般;其有時沉穩如山、或曲折壓抑的Vocal,卻讓情緒慢慢地溢出來,後坐力反而更強大,這在孟慧圓帶著悲腔的版本《人啊!》,和由徐佳瑩自己唱回的此首歌的對比中,令人更明顯地感受得到。編曲儘管也會跌盪變化的新專輯內,難得是徐佳瑩偏柔性的Vocal,未有於音樂被做得較滿的部分中,失去了光芒;她拿捏到時機,該「爆」的時候還是會爆發,並有層次地演繹出,對內心心境的踐踏。

徐佳瑩自己有說過,在參加了對岸的《我是歌手》,或面向了更巨大的舞台與市場之後,她有曾想把這專輯做得更為地「豪華」、豐富;可最終她打消了此念頭,把自己拉了回來,也重新聽回以前所寫下的demo,去尋求創作的靈感。這些舊demo儘管存在不成熟的缺憾,卻是源自LaLa當時最真實的感觸,到現在還是能令她感動;我想此「不豪華」的專輯,儘管亦沒有要往「宏大」的方向發展,甚至仍逃不出所謂的「小情小愛」格局,但由於它沒有言不由衷、唱不由衷,繼續清楚地定義了「徐佳瑩」這三個字所適合的音樂路線,所以我相信在經過很多年之後,《心裡學》仍是LaLa值得她自己驕傲的一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