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共享時分的潛能仍待發掘

在理大應社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一連三次的共享時分社會經濟互助計劃研討會,合共吸引了逾五十人次的參加者,就時分券或社區貨幣在香港的發展集思廣益,是一次相當重要和有意義的嘗試。總括而言,研討會針對兩個主要課題展開:

一、共享經濟在香港處處碰壁,皆因現時法例對貨幣監管過時。墟市不准現金交易,網召的士違法、收費民宿不合法……但只要沒有貨幣交易,好比以物易物的方式,以時分券結合社會企業,可能是香港推動共享經濟的重要出路。

二、過去幾年,時分券計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不同機構在各種產品或服務領域,均進行了重要的嘗試和實踐。如何總結這些寶貴的經驗,進一步納入更多機構、產品或服務,提高時分券交易的規模效應,亦是迫切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兩類機構之間的對話

在三次研討會中,出席的機構代表包括:時分平台、天姿作圍、土作時分、早晨、Green Price、壹樓共同社、HelloToby、山城角樂、研究者陳慶源、姚松炎和理工大學的同工。其中時分平台在過去半年,串連了香港六個時分券計劃,每月均舉辦名為「區區通」的巡迴墟市活動。各區街坊能將時分兌換成「掌」,作為不同機構之間互通的交易單位。天姿作圍和土作時分皆屬於時分平台的參與機構。

至於早晨、Green Price和其他機構,則是來自迥異背景的社企、合作社或共享經濟平台。它們在不同領域進行社會創新的嘗試,均注意到時分券或社區貨幣的發展潛力,或可有助突破主流貨幣構成的市場局限。它們均希望在使用時分券的機構身上,尋找新的發展和合作的可能,進一步推動營運模式以至市場體制的革新。

擴大平台的功能和成效

回到上述的第一個面向,研討會的參與者在時分平台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了擴大平台功能和成效的可能性。現時跨區墟市有助促進各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但在時間地點上均存在一定的限制,並涉及不少的行政和組織成本。網上平台似乎是面向未來的必然方向,從軟硬件技術上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困難。問題主要在於如何建立妥善的管理模式,以提升平台的信譽和普及的可能。

除此之外,如何評估和釐定不同機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亦將是擴大平台面對的主要挑戰。由於現存時分平台參與機構的同質性較高,評估各種產品和服務價值存在的爭議較少。以每小時勞動付出作為計算時分的基礎,亦是全球普遍採用的一貫做法。但假如未來引進更多異質性的產品或服務,特別是知識和技術要求較高的,大家對是否仍原用時分的概念,便難免出現不同的看法。

納入更多機構、產品或服務

至於上述的第二個面向,研討會找來了不少時分平台以外的機構,表達對時分券或社區貨幣的看法。它們一方面看到時分券的巨大潛力,但另一方面,操作起來仍將面對不少具體困難。其中一個共同面對的主要挑戰,是這些機構皆面對較大的財政壓力,營運成本中的相當比重,仍必須以現金來支付。由此它們若收取時分券的話,則一方面會無法對應此等成本,另一方面已收取的時分券,往往亦得物無所用。由此遂衍生出幾種不同的可能方向:

~這些機構不以收回成本為目標,來向時分平台提供產品和服務。如此參與只能視作品牌建立或市場推廣的手段,又或單純的公益或義工活動;

~部分大機構願意率先收取時分,例如作為租金收入的局部代替品,如此中小機構已收取的時分券,才有可能找到出路。但和上述一樣,這些做法並不具備長遠的可持續性;

~這些機構只能退而求其次,通過「現金+時分」模式提供產品和服務,從而確保仍有足夠的現金收入。但這無法突破主流貨幣的綑綁,同樣淡化了設立時分券的初衷。

「這是最好的年代,亦是最壞的年代 」,迪更斯此話套用在當下香港實在是最適合不過。時分券或社區貨幣同時面對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正是呼應這個大時代不容忽視的重要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