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不分東西岸 季後賽要變?

不分東西岸  季後賽要變?

明星賽大獲好評,球迷見到久違了的防守,雖然落場的球星鬥心不是個個都爆棚,起碼我們整個第四節都在猜哪支球隊會勝出;或者是關乎兩位隊長的面子,尤其是LeBron James,他以身作則地帶領球隊,最後一刻與Kevin Durant的二人包夾,一下子把不太認真作戰的Stephen Curry趕到邊線死位,令全場情緒推到最高。經此教訓,相信下年Curry不會再掉以輕心,比賽,就是要這樣才好看。

每年明星賽上演,不止是球迷玩樂,或者球星開Party的時間,一些重大政策也總在此時放出來試水溫,今年的焦點當然是總裁Adam Silver談到季後賽改制。事實上,這個討論已不是今日的事,自從西強東弱之勢成形,很多球迷都提出過「改制」。現在的制度很簡單,兩岸最好成績的8隊會打入季後賽,然後各自比賽,直到決出岸區冠軍,再在總決賽會師爭總冠軍。

近20年的盟主中,西岸贏了13次,東岸只贏了7次,反映了的確存在西強東弱;在馬刺走勢最好的幾年,與勇士的西岸季後賽之戰常被球迷稱為夢幻西決,大家都認為兩隊的實力勝過東岸任何一隊;馬刺和勇士在對上五季贏了三次總冠軍,落敗的兩次皆要打足七場。反觀東岸就靠LBJ獨撐大局,贏的兩次就是他領軍的熱火和騎士。撇除勇刺兩隊,火箭、快艇、雷霆和灰熊的實力都絕不失禮,反而東岸近季除了LBJ的球隊以外,就只有溜馬和公牛算是具備了爭霸的實力,塞爾特人要到上季才復蘇,速龍和鷹隊等就算常規賽成績不錯,球迷仍不會把他們視為爭標隊伍。

Adam Silver倡議的改制很簡單,就是兩岸仍如以往,各自按戰績先定出8支季後賽球隊,但之後就不分岸區,以戰績排出第一至16名種籽,然後再決戰季後賽;如戰績最好的兩隊皆來自同一岸區,那在新制下就有機會在總決賽碰頭,這就是總裁施華的理念──讓球迷欣賞到兩支最好球隊的演出,而不再受地域限制影響。

“You also would like to have a format where your two best teams are ultimately going to meet in the Finals," Silver said. “You could have a situation where the top two teams in the league are meeting in the conference finals or somewhere else. So we’re going to continue to look at that. It’s still my hope that we’re going to figure out ways."

今季東西岸的戰績走勢都很相似,就是頭兩名都開始拋離其他對手,東岸是速龍和塞爾特人,西岸則是火箭和勇士;目前馬刺落後前兩名約10場勝差,而騎士則落後約8.5場,不過「變陣」後的騎士活力大增,要追上仍有可能,反觀西岸變數則更細。與前幾季相比,西岸沒有了明顯的「二哥」,勇士以外,馬刺、木狼和雷霆都既有球星,又有實力;東岸則在前三名以外,難有第四支球隊稱得上是爭霸強隊。要是今季總決賽真的是由目前戰績最好的火箭對勇士,那肯定不會是「夢幻決賽」,因為大家都期待新生的騎士在季後賽有何表現。

從現實去看,季後賽改制有幾個問題,第一當然是交通上的考慮。雖然今日的交通方便得多,但遇上連續的作客之旅,有時客隊比完賽到機場已是半夜,球員當然難受,所以今季開始才再減少back-to-back的賽事;可是如果球隊在第一圈已經開始對住對岸球隊,在2-2-1-1-1的賽制下,最後幾場飛來飛去,非常要命。在總決賽當然有較多休息時間,可是季後賽相信不易做到。

第二是賽期上的編排,當球隊在首圈已可能要作客對岸,那賽程上必定要預備更多時間,但這會變相令不用作客對岸的球隊有更多休息時間,難以統一;如有球隊不幸在總決賽前三圈都是碰上對岸球隊,那肯定未打就已經筋疲力盡,這難有公平可言。還有時差的問題,球隊訓練上的安排,很多細微的調節都要重頭做起。施華也表示:「可能我們要再加長賽程,以讓球隊有更多時間應付交通上的安排,或者航空交通未來會有進步,我們會密切留意這一切。」在成本方面,東岸球隊也會花費更多。因為本來東岸球隊相對集中,除了黃蜂及佛羅里達雙雄的東南區較分散,中央區及大西洋區等球隊都相當接近,可是改制之後,要是先作客西北區,再來是西南區,那開支一定大增。可惜美國沒有高鐵,否則交通上省下時間,將令此方案更可行。正如施華所說:「當進入季後賽,我們是否選出了最好的16隊?或者,就算是東岸最好的八隊,西岸最好的八隊,那我們是否應該改變種籽形或?我認為最大的阻礙是交通,而不是傳統。」

第三當然是球迷的問題。今日的NBA已不只是美國的球迷關心,在海外也有極多球迷,正如香港也有不少朋友透過LP或樂視收看,但在美國,還是有死忠fans會在季後賽隨隊作客睇波,要是變成不分岸區,那交通成本及往來的時間大增,球迷也只能卻步。記得之前在德州睇打吡,他們本來駕車幾小時就可以支持愛隊,要是變成飛往東岸,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NBA當然不是施華說了就算,例如今季起的選秀抽波仔改革,也要各支球隊的代表投票,並獲三分之二的票數才算通過;如要獲得20票通過新的季後賽形式,那至少要五支東岸球隊支持才行。不比選秀改革,會提高其他球隊獲首選籤的機會,如季後賽真的變成不分岸區,那對東岸球隊未必是好事,因為西強東弱仍存在,變相減低了東岸球隊打入季後賽的機會率。西岸之前試過要50勝才入到季後賽,東岸相對較少,不計實力,目前西岸前八名的整體勝率也高於東岸。

在球迷角度,當然想看到兩支最好的球隊比賽,而對LBJ的球迷來說,如打破岸區分隔,也可讓大家不用以「只留在東岸」來作為攻擊理由;可是交通及賽程問題不易解決,而直播時的時區問題亦需要調整,施華也表示季後賽的改革「已在聯盟辦公室討論數年」,不過目前尚未有推出的時間表。其實東西岸強弱本是循環,九十年代東岸實力勝過西岸,而隨後才慢慢變成西強東弱,隨住塞爾特人及76人的新兵成長,連同騎士、速龍和巫師,說不定一兩季後大家的實力又再拉近。要怪就怪紐約雙雄不爭氣,浪費了大市場的優勢,否則東西岸之差距未必如想像中大。明星賽的改革迫切,球證的水平改善迫切,季後賽卻未必,東西岸的對抗關乎傳統,地緣上的因素有其對抗意義,不變,可能勝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