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本港七間院校早前發聲明指不會接受無煙世界基金會的資助,理由是這個新成立的基金會與煙草商之間的關係。聲明指,由於Philip Morris宣佈會於未來10年投入近10億美元資助組織,故有關資助與煙草商的直接贊助無異,基於「科學及道德」立場,拒絕任何形式的合作。

煙草商不可信。放在20年前,我可能還會大讚高尚學府識破魚目混珠的奸計,站在公共衛生的最前線對抗煙草商。而且既然世衛的「封殺令」仍在,各院教表明劃清界線亦無可厚非。但如今,無火煙草產品及電子煙的出現為控煙工作找到了一個新的出路,本地醫學界及反煙人士如果老調重彈,對不利自己立場的學術研究充耳不聞,只欲除之而後快,就未免有點食古不化了。

有美國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的控煙市場市值約為70億美元(即超過540億港幣),預計會於2024年增長至218億美元(即超過1700億港幣)。報告亦提到新興煙草產品正在挑戰用作協助吸煙人士戒煙的尼古丁貼或尼古丁香口膠等替代產品的統治地位,在部分市場更快將取而代之。很明顯,消費者已作出了他們的選擇。

諷刺的是,主流尼古丁替代產品的生產商,亦即各大製藥公司,同時亦是全球各地控煙行動的資助大戶。回頭看來,所謂「道德」高地亦不過如此。

那麼「科學」又站不站得住腳?UBER的鬥爭言猶在耳,一個自由市場下以科技創新解決社會問題,回應市民訴求的發展被「專家」及既得利益者們排擠,古今中外都不乏例子。尷尬的是,原來就在院校聲明的同一天,英國的英格蘭公共衞生部(Public Health England)發表了一份學術報告,不單指出電子煙相較吸煙危害少95%,更倡議公立診所醫生為煙民開處電子煙處方。區區英國嘍囉,竟敢公然唱反調,看來帝國主義鴉片遺毒仍在,果然英美列強亡我之心不死。

同一個議題,英國看到「無煙(霧)」,香港就只看到「煙(草)」。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煙草如是,「科學」如是。院校聲明的問題重心不在拒絕基金會資助,而是在於不去真正了解事情本質的同時卻大放厥辭。這種以專家自居,卻無視國際趨勢的心態,在香港竟可大行其道,亦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