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逆權公民》觀後感:承認軟弱才懂得抵抗

《逆權公民》觀後感:承認軟弱才懂得抵抗

聽聞發行商在翻譯戲名時有一番爭扎,商業考量下用「逆權」兩字標誌三部曲,這一點毋須爭拗,但到了要鎖定片中角色,冠之以「逆權」兩字,內部就意見分歧。不論是《逆權司機》,還是《逆權大狀》,一個主角一條主線,如何翻譯幾無懸念,最後一部卻出現變數。

為了方便推廣,最好能夠找出一位主角,宣傳標語、海報、FB feeds,IG stories都以這位主角為主題,片中現成就有一個帥哥大學生(姜棟元飾),他也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民運殉道者,拿來為電影冠名為《逆權學生》似乎順理成章,為甚麼最後反而是無特定對象的《逆權公民》跑出呢?

據說是員工認為帥哥大學生只是其一個角色,論份量不足以獲冠名「厚待」,他們還「成功爭取」在最終定名加上「1987」這年份。本來我只當是則小道消息一笑置之,以為技術問題是工作人員才會執著,但看畢全片後才發現,這宗譯名之爭一點也不瑣碎無聊。

芸芸「公民」才是領銜主角

一宗反共機關虐囚致死案,一場由大學生領軍的民主運動,這兩件事構成全片主軸。帥哥大學生的確是個鮮明角色,和美女同學(金泰梨飾)有感情線,但他只是芸芸群眾中的一員,在能力範圍內作公民抗命。如果沒有捨命挖料的報社記者、特立獨行的檢察官、冒險犯難的前工運份子,以及一眾願意走上街頭的男女老少,學運領袖縱有三頭六臂也無法掀起翻天波瀾。

這部片的主角不是一個人,一群人,而是仿似觸不到摸不著的「群眾」,她可以是在催淚煙中收容學生的波鞋鋪老闆娘,他可以是匿藏民運志士的寺廟僧侶。儘管主流電影少不了以帥哥美女作招徠,但全片焦點不在美男「學生」,堅持與渴求真相的「公民」才是領銜主角。

真相與公義超越體制界線

1987年在韓國民運史上里程碑,全斗煥軍政府倒台在即,但身處漫漫長夜,每位公民在當下又能確定自己能看到明日曙光嗎?片中「公民」有體制外學運領袖和民運份子,有體制內檢察官和監獄長,他們對於民主與否或者意見不一,但縱使同在黑夜裡,公民們對星火真相卻是同樣執著。

思想太宏大太抽象,年輕生命無辜慘死才是鐵一般事實,在那一刻不論是站在界線那一邊,義憤與不齒都會油然而生。這一份熱情並非源自空泛理念,它建基於一件真實在1987年發生過的冤案,公民們縱使互不相識,不知不覺間卻朝同一目標進發:真相。即使他們當中不是人人在乎推翻現狀,不會糾纏在正反辯論,但唯獨這件有血有肉的歷史慘案,他們可時一時間置安危於不顧,為的就只為達致古老而原始的信念:公義。

生活有太多面相與取捨

人心是軟弱的,有時是自欺欺人,有時是自視過高,所以到了關鍵時刻便背棄了理想。前工運份子(柳海真飾)受盡酷刑也不供出民運志士下落,但當反共機關頭子威脅傷害他深愛的姐姐和外甥,他還是「背叛」了同路人。可是,假設我們在同一處境,不見天日地遭受無盡折磨和恐懼,有多少人願意犧牲一切忠誠到底呢?與其高高在上地予以批評,不如明白和理解人的生活有太多面相,有太多權衡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