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通識與國民教育

通識與國民教育

在香港,通識是一筆糊塗賬,德育及國民教育是一筆爛賬,雖然她們本來都是好的。

生有涯,知無涯,讀書再多,閉塞不通就是讀死書,結果只怕會讀書而死。通古今之變、達幽明之際是最高境界,一般的叫做通才,通字之詞,除了通病、通姦,大概沒有不好的。

通識教育,因高等學府而起,通人教育家擔心青年學子鑽進象牙塔,不知天地之高遠厚重,忽略生民之繁衍異稟,於是,文理工商醫農法藝等等院系之間,互通有無,設立各式各樣必修、選修的通識科,一方面使自己挺立天地,成為「大」,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另一方面,人與人互通聲氣,民胞物與,天地大和。

香港中學弄出通識,有沒有陰謀詭計,難以證明,但表面上跟科目太多有關,整合似有需要;同時也跟中外歷史科教學有關,時間、地點、人物、因果用死記硬背當然痛苦,加上老師越來越不會、不能、不需講故事,歷史的核心生命喪失,雙方都苦悶難堪,美麗動聽的綜合科人文科應運而生。

當初提出通識科,社會譁然,教育官員宣稱有一百五十小時培訓,似乎一經培訓,馬上得心應手;目前,各大學的通識碩士班開發多年,前後比照,使人更迷惘,尤其甚者,是所謂評分標準,鬧得一蹋糊塗。

歸根究底,視而不見東方之珠本身已是一個通識社會,男女老幼天天自動被動資訊爆炸,腦袋塞滿聖潔與污垢,莊子的智慧語完全無緣理會;再者,中小學眾多科目合起來就是通識,老師自自然添油加醋的新舊知識,五花八門,何苦再增強所謂通識!而任何語文考卷,答案類似豬肉檔刀章,一刀洽好,偶爾才補刀增減,它與主觀客觀關係不大,這是語文導師的基本功夫。

至於最富於通識和德育及國民教育的中文科,硬生生取消一切範文,美其名是學方法、學技術,不再死背課本,試問缺乏基礎,何來技法?更嚴重的是,初中、高中那套基礎範文,讓青少年認知認同中華民族的文明和文化。這真是賠命的勾當!

家庭教育之中,甚麼人、甚麼時候、甚麼情形會缺乏德育? 即使出現,也是絕無僅有,任何父母都隨時教孩子各種德行。不同的辦學團體,自有一套理念,也是天天早會、晚會、週會以至各式各樣典禮,常規課堂內外隨機地「道德」一番幾番,實況是,只有多沒有少,學生日復一日被訓練成「道理人」!幾十年津貼、資助,致使千校一色、失去個性不論,暫且打住。

國民教育,在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自然而然交叉互通,父母不會專門教子弟盜竊欺侮,除非以此為生!日本學校篡改侵華史實的原來極少,那是極端右翼分子!正常情況下,教學雙方自有義理,盜亦有盜嘛。

最後,公民教育與國民教育關係如何?首先,何謂公民? 公民是同時有義務又有權利的人,如果僅僅「肝膽相照」地議政,時刻無條件擁護「黨和國家」,恐怕未必是真正意義的公民。千萬不要以為全世界國家都有國民教育,幼兒園小學也常講愛國,其中有分別嗎?分別不多,只有一點,愛的是永恆的山川、土地、故鄉、族裔、文化,而非某一黨一派,然則,執政黨做得好怎麼樣?應該鼓掌,但不鼓掌無妨,更不至於惹火燒身!

既然本來都是好的,為甚麼紛紛擾擾?答案不複雜,第一,根本需要不需要;第二,具體課程設計與參考資料;第三,去年要求以任何方式施行,如今以「半數小學九月推出」來要求率先試行,葫蘆裏的藥太可疑了。其實,細看德育及國民教育指引,單刀直入式宣傳灌輸絲毫不含糊,和「批判性思考」背道而馳!「批判宣傳」當然可以也有必要,但談何容易。實際上,「批判性思考」非常空洞非常偽裝,必須另文探討了。

20120717廬山宣戰七十五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