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品質測試人員的心聲

品質測試人員的心聲

文:李妙梨@前線科技人員

早一陣子,有位朋友傳來一篇立法會討論品質認證同測試行業的文章,當中提到「因現時行業已是外判工作,以致行業內沒有專職、專責、專業人員維護質量管理系統(如 ISO 9001⋯等),造成不少因質量管理系統失效的事件發生,如 2016 年的鉛水事件和港珠澳大橋混凝土檢測報告事件等。」[1]。我讀完之後,一直未能釋懷,因為鉛水問題,以致食水安全問題,並非單純解決質量管理系統就可以解決,政府只是借機會,將責任推給品質管理,再者認證機構為了公正,一直都是第三方獨立的,説行業外判似乎也不太正確。

在鉛水事件發生初期,身為品質測試界一員的我,已經指出水務署有二十多年沒有更新供水系統物料標準[2],但水務署不單沒有正視問題,更漏夜發新聞稿表示物料供應商會自行按照最新標準測試,其實大部分的物料供應商都無科研技術,更無能力去決定何時用什麼標準去生產及測試,只是靠著跟隨個別國家的標準。可惜到了今時今日,供水系統物料仍未有一個全球通用的測試認證標準。單純以供水系統物料的化學及衞生部份,每個國家就已經有其獨特的測試標準,如德國的 4MS 許可金屬清單、KTW、W270 及 UBA 指引,澳洲的 AS NZS 4020 及美國的 NSF61 及 NSF372⋯等。如果水務署沒有清楚的指引,生產商及測試認證機構根本無從入手。認證機構一般只可以根據個別國家的品質測試法規為產品進行測試,儘管發現標準過期,但條例這樣寫,也只能很被動的照做。比較負責任的認證機構,都只可以書面通知生產商其申請測試標準已經過期或標準未能確保物料的安全而已。

香港政府口口聲聲說要令到測試認證成為香港的六大產業之一,可是香港政府一直未有設立任何如歐盟的產品安全法、食水安全法⋯等法規。也沒有如歐盟 ECHA(化學物質管理署),實行化學物質的監管及物料科研,所以香港的品質測試一直只是靠歐美市場才有生存空間。而品質管理系統如 ISO 9000、ISO 9001⋯等,連公營機構,如水務署、環保署、路政署⋯等,都不肯應用第三方審核去改善監管制度,試問又怎樣吸引私營企業去應用呢?

品質測試認證 — 本來是通過風險管理,可避免有機會影響環境及我們健康的產品流入市面,但由於整個行業在香港的發展都流於配合中國的發展,政府也從未嘗試了解整個行業的運作,相信連業界能提供什麼測試服務、有什麼局限也不會知道。

參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