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抗衡土供組前設 團體另行發起民間諮詢

抗衡土供組前設  團體另行發起民間諮詢

為抗衡政府極有前設及引導性的土地供應諮詢,本土研究社及民間土地資源小組今日舉行記者會,發佈《未來土地發展真實選項:好誠實研究及公眾諮詢》刊物,以提供整全的土地資訊及房屋政策分析,助公眾就各選項進行更深入而真實的討論。研究社更將聯同十多個民間團體,於六月起透過各區街站及活動派發刊物,進行民間土地諮詢活動。

本土研究社在會上力數官方土地供應諮詢犯下「八宗罪」、造成過去數月來的土地供應相關討論充斥誤導市民的訊息。對於政府明天即將開始在街站進行的問卷調查,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政府現時用『點心紙』收集意見,背後假設市民一定要『最低消費』,一定要搵夠1200公頃,但從來沒交代清楚1200公頃短缺的估算基礎,亦沒有解釋所有選項為何只能劃一在中短期提供15%土地,諮詢方式根本是誤導市民。」研究員黃肇鴻表示:「整場諮詢體現了公共政策公關化的問題,為何一場公眾諮詢要請公關公司護航?政府寧願用800萬請公關、都不用於具體的土地研究,過去數月我們屢次透過議員向政府查問詳細的土地資訊及估算基礎,政府均表示沒有資料。」

官方土地供應諮詢八宗罪

一、成員角色有衝突
多名成員以獨立人士名義推銷填海、公私合營等選項

二、諮詢內容有前設
只能討論部份覓地方式,不談土地分配、房屋政策及發展優次

三、問卷設計有導向
增添非隨機抽樣問卷、強迫公眾填夠1200公頃土地選項

四、公共政策公關化
耗逾800萬公帑聘公關公司,協同親政府人士操控輿論和民情

五、雙重標準定選項
政府力推的選項有多個分身、某些選項被貶低潛力或剔除

六、選項欠具體數據
不提供各選項的時間、金錢、環境、社會成本,市民難以取捨

七、擺無辜基層上枱
將貴、細、擠歸咎於土地供應不足,實則有地不善用

八、胡亂估算沒基礎
土地需求估算數字隨意增加,面對質疑就表示「實數不重要」

為免市民被土供組的資訊誤導、諮詢結果被挪用去支持不必要的發展選項,《好誠實研究及公眾諮詢》刊物以七十頁篇幅,配以豐富圖文和數據、深入淺出解構本港的土地及房屋問題。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表示:「這份諮詢稿是真正擺事實、講道理,促進社會健康討論同理性辯論,但現在政府宣傳就偏向鬥大聲,將『貴細擠』問題委過於2003年後政府減少造地。事實是曾蔭權開始推行勾地表制度,由發展

商主導房屋供應,才導致今日的局面。今次土供組力推公私合營發展農地,變相將香港土地供應主導權再次拱手相讓、由地產商主導城市發展,只會令房屋問題進一步惡化。」

另一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成員、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鄧永成亦指出:「現時官方諮詢只是洗腦、塑造民意的過程。整個官方諮詢文件都抽空香港人對房屋問題的真實感受、硬套落土地供應不足的論述上。城市應該是共創的,但現在公義去了哪裡?」本土研究社期望透過派發該刊物,可達到「反洗腦」的效果,以免香港社會走向盲目造地、向地產商輸送巨額利益卻繼續「貴」、「細」、「擠」的不歸路,作出錯誤投資。

民間土地資源小組主席司馬文總結指:「這份民間諮詢刊物揭示了三個政府諮詢文件的問題。第一:政府刻意掩飾的土地資訊;第二:諮詢過程中的強烈傾向性,第三:公私合營根本與土地供應無關,只是一種實施方法。從很多數據可以見到,現時香港的真正問題不是土地供應危機、而是房屋負擔能力的危機。政府的土地諮詢卻缺乏清晰願景,整全、透明及公開的土地資料、以及具說服力的發展優次策略的討論,去應對真正的問題。」

對此,本土研究社要求政府及土供組立即放下各種不合理前設,真誠推動市民討論、並在問卷調查時提供各選項的優次選擇,開放讓市民表態。政府亦必須盡快交代各選項的具體發展成本、土地需求估算數字及其基礎,讓市民討論取捨時有據可依。至於市民如何應對官方諮詢,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呼籲市民不要被土供組及政府所誤導,若遇上官方問卷調查,應勇於提出「鳥籠土地選項」以外的意見,如發展棕地、其他雪藏地等已經足以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切勿為遷就「有最低消費的點心紙」要求,而支持公私合營。

由於《好誠實研究》免費派發,本土研究社正為此刊物舉行眾籌集資,目標為籌得印刷及製作成本15萬元,目前已籌得逾四萬元,故率先印製第一批共7000本向公眾派發,期望可加印至逾一萬份。研究社初步聯絡到十多個團體,包括關注房屋、土地、環境及社區議題的民間團體,將於六月起透過他們安排街站及籌辦討論活動時派發刊物,亦會在下一階段透過問卷或其他形式收集公眾意見。詳情將再在本土研究社及今次民間諮詢的網站:www.landfordaycharmsheung.hk 公佈,諮詢刊物的網上版亦可在該網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