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拆遷寮屋政策將更新 政府應召開公聽會

拆遷寮屋政策將更新 政府應召開公聽會

政府修訂寮屋收地拆遷的安置補償方案,放寬了禽畜屋也可獲特惠補償和上房協樓,又增加了特惠補償的上限至120萬,立法會下星期將會討論相關事項。相關議程多次調動、更改,但受影響的各村村民,至今仍未有機會表達訴求,土盟要求政府,必須召開公聽會,收集寮屋居民的意見。

回顧新界散村的反迫遷運動,由菜園村到紫田村、東北發展,政府面對村民及民間龐大的壓力下,終於願意踏前一步,「提升」了補償的內容。政府將過往以「項目為本」的安置補償方案,改為統一安排,不論發展項目的規模都會制訂劃一的政策。

另一個重點是引入免入息審查安排,合資格住戶將可以選擇安置到由房協發展發管理的安置屋邨(大多為乙類房屋),而在房協專用的安置屋邨落成入伙前,住戶可以入住房委會或房協的租住屋邨空置單位作為過渡;而選擇現金特惠津貼的話,則有一條新算式取代舊算式。是政府亦會放寬1982年前同樣有登記的非人住屋住戶,都同樣受惠於免審查安置及特惠補償。不過,特惠津貼和安置一如以往只能二選一。

方案部分重點內容可以參考土盟製作的這份簡圖,然而我們認為,這個方案未有回應多年來散村村民期望日後維持社區網絡、生活形式的需要(不遷不拆或重置全村);而社區動物或自養動物也未能在方案中處理。另一方面,根據現行方案最高特惠津貼為60萬,雖然上限增加至120.9萬(按新算式計算),但實際上受惠的寮屋居民不多,因為不少村民居住的寮屋面積都不可能有100平方米以上。

而寮屋居民的意志,也未有完整反映在整個政策推出過程之中。不少寮屋居民向土盟反映,對整個政策都抱有很多疑問、也有認為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在津貼算式加入面積考慮),以及對日後富戶政策下,村民由於多年來住在寮屋擁有一定資產,令到他們很容易超出限制需要遷出。

土盟和多條鄉村村民認為,政府今次的方案未有完整諮詢,亦沒有考慮到鄉村社區的需要,更沒有考慮不遷不拆和搬村的訴求。政府應召開公聽會,好讓散村村民們的聲音,能夠被公眾輿論和官員聽見。

還有就是,不只一位村民聽完了新方案的簡介,還是想要堅持土地的價值不只在於拍賣一刻的定價所決定;散村作為郊野公園、保育區以外最大的綠化地帶,值得被保留的還有人文生活的歷史、孕育生命的農作物、緊密的社區網絡、共同承擔社區的建設和動物照顧,更重要是一種尊重自然、與土地共生的生活方式。

散村寮屋居民多年來被公眾和鄉紳以「非原居民」標籤,令到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卻永遠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沒有原居民的特權,所以非原居民在鄉村成為了相對弱勢的社群。然而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更明白到原來散村給我們的東西,遠遠比土地帶來的利益珍貴。

公平分配土地、捍衛基層居住人權,是土地大辯論重要的目標;用賣給地產商的土地、港鐵上蓋和市區重建地起公屋,維繫市區基層的鄰里網絡和生活節奏;新界的散村,就繼續讓習慣鄉村生活的村民——尤其是老人家繼續住下去,農夫繼續耕田種食物和地景;最重要是,土地規劃、城市規劃的權利應該交回人民和社區手中,由下而上的規劃,才可以令到弱勢者都有份決定自己的命運。現實做倡議或許要做很多妥協,但這些想像和理念始終是村民想要追求的,那就是最渴望要實現的事情,也是我們這場走了差不多十年的新界東北反迫遷運動,真正要奮鬥的目標。

寮屋劏房的困境
2017年,我們在木屋區談迫遷——頂手寮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