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漫步岸邊看碧浪:紙本雜誌的好風光

漫步岸邊看碧浪:紙本雜誌的好風光

最近好像有點回歸紙本雜誌的年代,每個月訂閱的、贈閱的、自行購買的各類雜誌越來越多,忙亂間常常無法全部看得完。台灣的《PAR 表演藝術》一直是我嚮往的評論伊甸園,常常懷想香港也能擁有同樣格局的藝評雜誌,專題和評論都拉得很有深度和闊度,每次翻閱猶如愛麗絲夢遊新境!(新一期未收到,這裏拍攝的是5月號。)

《聲韻詩刊》從手作模式到變成厚厚的精美印刷,份量越來越重而豐富,唯一不變的是詩刊重視美術設計,同時推動詩的翻譯(中譯英、英譯中),還有聽說每月等候本地詩人自由投寄詩作,不約稿、不設命題,要湊足三十多篇作品,幾近神話,而神話又往往能夠實現,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詩力很旺盛!

《大頭菜文藝月刊》是關夢南先生的神奇業績,小小團隊支撐四本刊物(還有中學生文藝月刊、小學生文藝月刊、教師起動文藝雙月刊),我以稿費換訂閱,每期都讀到一些舊雨新知的作品,資深作家與新手並置,而有些曾是學生而現在是寫作人,在培育新人方面功不可沒;此外,這似乎是目前唯一(或極少數)能夠連載小說的地方,神奇的N次方,而且由於關生的聯繫,比較貼近年輕人的生活情境,雜誌有樸素、純真和青春的氣息!

《號外》的資歷最深,在時尚以外常常穿插許多本地文化和藝術的專論和記錄,我在裏面寫專欄,也讀讀人家如何寫;新近出版的《無形》隨《號外》附送,這是第二期,小思前幾天whatsapp 告訴我裏面有她的訪問,我讀了,記錄做得很流暢,然後回覆小思說「妳本來就並非如此啊!」其實許多人不知道小思除了喜歡打電動,還喜歡逛玩具店、會討論衣著時裝和配件,例如小思曾經說過「後現代打扮」這句話,而且喜歡格仔花樣,所以我去台北會買手帕送她,由於我不是中大中文系的學生,從來不覺得她惡或嚴肅,而是可愛,很有正義感,有時候帶點男子氣概,或許,我也該寫一篇「小思奇俠傳」!

至於《Sample》和《劇場閱讀》,剛在序言買到,前者整本是一個專題,似書,視乎讀者對專題的興趣,未知這樣的取向是優勢還是限制?!後者由澳門出版,一個比香港細小的地方,卻擁有一本涵蓋澳門、香港、台灣三地劇場發展的刊物,編輯很有魄力和視野,我不是劇場人,但見裏面一些論題很有意思,例如網絡時代與劇場書寫、劇場與公眾媒體,期待看後會拍案驚奇!

這些雜誌也有我的一些文字,由於上載比紙本慢,大家還是去買來看吧,用手腳和眼睛支持兩岸三地文化出版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