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冰島神話的背後

冰島神話的背後

繼2016年在歐國盃一鳴驚人,冰島再次向世人展示不屈的精神,不凡的實力,首度打進世界盃決賽周,即和上屆亞軍阿根廷打成平手。正職為導演的守門員力保不失,擋下美斯的十二碼罰球,更是一時佳話。

網上討論如雨後春筍,大家逐漸了解這支魚腩部隊如何用十多年時間取得世界排名大躍進:興建大量足球場、建立完善青訓系統和鼓勵國民考取足球教練牌等,似乎都是行政官僚用錢解決到的問題。但假如這般簡單,特區政府年年大灑金錢於大、中、小學之上,又數碼港,又科學園,又有鼓勵人寫八段錦App的創科基金等等等等,為何香港的科研實力卻停滯不前,甚至開始被鄰近地區拋離呢?

把「自由市場」掛嘴邊的經濟學者,會歸咎於政府無能,將事情搞砸,而香港在九七年後的情況表面上又和這個說法吻合,慢慢就形成一種二元的、非黑即白的看世界方式:不交由市場去做,一定沒好結果。當然,所謂巿場決定——在香港這樣成熟的經濟體,汰弱留強了多年---無異於由大資本的大戶宰制而已。

冰島發展足運的經驗,似乎是這種市場至上論的反例。筆者並非說要盲目相信政府,在冰島神話中,政府確有角色,但成敗關鍵,更多取決於其國民意識,以及對足球文化的肯定和認同之上。網上流傳一條講及「維京戰吼」的片,話說十多年前,有一些冰島人不理其他人冷嘲熱諷,堅決推動足球場上的打氣文化。

最終他們的堅持,感染到其他人,越來越多人加入,慢慢地,這種震撼人心的打氣方式成為冰島的標誌,象徵全國上下一心的投入和支持。「維京戰吼」激發的熱情和信念,以至站在舞台上的光榮感,正正是推動任何一種事業所不能缺少的要素。

換了香港,特區政府會如何推動足運(或科技)發展?成立一個局,覓地興建硬件如最先進的體育館,設立(太公分豬肉式)基金讓有意參與者競投,或透過招標把經營權外判。最重要的是,無論公營或私營,都採用牟利機構的運作方式和準則去衡量成敗得失(看看市建局),並單純相信競爭(市場力量)會帶來進步。

但香港過往的經驗並非如此。在資產增值遊戲為主的社會結構下,產業單一化的現象害人無數,良性競爭買少見少,正正經經做生意,亦不如炒樓,或毀於炒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發展模式產生篩走有心人的效果:有熱情有理想的傻瓜無法適應太功利主義的申請資助方式,自動棄權。一心投機取巧撈油水的人就會被吸引,推敲負責官僚的心理,估計他們重硬件輕軟件(因為官僚不懂權衡無法量化的建議,傾向將之丟進廢紙箱),針對性寫一些容易爭取到撥款、但不會滋長整體體育文化的計劃書。

試想像妳/你便是當年有意改變社會風氣的冰島人,當其他人都視妳/你為異類,又看不到甚麼時候有機會成功,到底憑甚麼堅持下去?妳/你如何說服自己不去做逃兵,把責任推在那些「冰島豬」身上,責難他們對國家隊太冷感?沒信念和價值作支撐,人很容易動搖。主流社會奉之為圭臬的功利主義,藉市場自由之名,扼殺幾多有心人的鴻圖(專益發展商、趕絕文化藝術人的活化工厦計劃正是例子)。

在香港,業餘代表不專業,無實力,因為交租的壓力和長工時早已把人榨乾榨盡,怎可能在公餘時間修練到有封殺美斯入球的本事?在香港,有冰島人的激情和理想,所走的路必定艱難百倍。但是,與其羨幕人家,倒不如先認清我們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