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完善課後支援 助窮孩子學習

完善課後支援 助窮孩子學習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日前公佈調查,發現貧窮學童參與功課輔導及課外活動時面對很大困難,建議完善功輔及課外活動支援。調查中有幾點值得公眾關注:

  • 首先,受訪貧窮學童缺乏英語學習環境,普遍英文科成績表現較差,加上父母教育水平所限,絕大部份(61.9%)表示難以協助子女學習英文;
  • 其次,超過八成(84.7%)受訪學童表示有需要補習或功課輔導,原因是基礎太差(57.3%)、未能完成習作(35.9%)。有近六成(59.1%)受訪學童有參加補習或功輔,當中大部份參加學校或志願團體的免費功輔班。奈何僧多粥少,免費功輔名額有限,難以成功獲免費班取錄;不少最終被迫自費參加收費補習班。
  • 課外活動方面,貧窮學童最希望學習音樂、體育活動,但不足一半受訪者有機會參加免費興趣班,受訪家庭只好放棄個人興趣,或節衣縮食應付費用。
  • 在需要自費的受訪學童方面,自費功輔班平均每月開支為819元,最高為$2,200,功輔班開支佔家庭每月收入百分比平均數為7.7%;受訪者自費參加課外活動平均每月開支為725元,佔家庭每月收入百分比平均數達6.8%,兩者合共平均高達一成半(14.5%),相當於公屋租戶每月租金佔入息的比例,可見貧窮家庭負擔沉重。

補習需求日趨普遍 多元學習淪為空談

一直以來,功課輔導或課外活動被社會及政府認為屬正規教育以外的輔助,並未納入為教育政策一部份。參考南韓、台灣等鄰近地區,學童補習率高達七至八成,本港學生參加私人補習比率高達六成半,反映補習情況日益普及。

以往教育制度強調課本學習,側重背誦及記憶考核,只要熟讀課本內容,考試成績優異,學童便能繼續升學。千禧年教育改革後,教育制度要求學生接受全方位學習,要求學生走出課室,參與課外學習活動,增加個人學習經歷。教育制度更要求學童培養一生一體藝,訂立個人興趣。

目標雖然遠大,卻欠缺相應配套,面對愈來愈多的課程,學生難以兼顧,若遇上學習困難,極需要課後學習支援。香港有近二十三萬名貧窮兒童,大約每四名兒童便有一名活在貧窮線下;部份清貧學生因家庭背景和自身能力,未能趕上學習進度,本港又未實行小班教學,老師難以全面關顧學生。基層學生未掌握授課內容,除了求教師友,便只好自求多福,靠抽籤碰碰運氣,看看是否獲免費補習班取錄。

課後學習支援不足 受惠人數少之又少

雖然政府多年來主要透過各項學習基金(例如:賽馬會全方位學習基金)支援清貧家庭學生參與課後活動,或資助學校推行功課輔導、全人發展學習活動(例如: 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然而,各項計劃資助金額極低,每名貧窮學童每年只獲數百元資助,支援欠持續性,加上受惠人數有限,可謂杯水車薪。縱使財政司在今年預算案中宣佈撥款設立「學生活動支援基金」,資助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惟計劃未必包括功課輔導或補習,相對二十多萬清貧學童而言資助亦不足。

功輔課外活動納入全方位資助 拉近貧富學生差距

香港富裕先進,社會要求學生多方面發展,以應付日新月異的社會及擠進資助大學,教育亦提倡全方位學習,升學需要學生有多方面學習的證明,社會對人材的要求亦需具備多方面才能,貧窮兒童因家貧,未能得到學習機會或要靠壓縮基本生活開支幫補學習開支,實在是香港之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規定所有兒童不論貧富有權享有平等教育及發展機會。

特首林鄭月娥強調教育是政府最值得為未來作出的投資,面對窮孩子的學習困境,當局應將功課輔導及課外活動納入教育政策一部分,完善免費教育,同時應設立「課後學習劵」,資助清貧學童參與功輔及課後活動;並訂定地區扶貧策略,聚焦兒童貧窮率較高地區提供針對性支援,確保貧窮學童平等學習機會。

參考資料: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兒童權利關注會(2018年6月24日)
貧窮兒童調查系列二十五 - 貧窮兒童參加功課輔導和課外活動情況問卷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