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解密天水圍:遲來13年的醫院?

解密天水圍:遲來13年的醫院?

1995年天水圍北發展藍圖研究中,紅圈所示是報告建議設立的診所,即是今日的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規劃署圖片)

天水圍目前約有29萬人居住,一座設備齊全的醫院是不可或缺。雖然天水圍醫院急症室將在今年第四季延長服務時間至24小時,然而院方人手配套卻正在短缺,醫院設施無全面開放。其實當局在90年代已預計天水圍有30萬人居住,那為何我們的醫院會比原定時間遲13年落成?原來是與政府的連番規劃失誤有關。

研究顧問:發展初期毋須建院

港府在1983年委託顧問公司研究發展天水圍,提出在區內第31區,即是今日的天頌苑位置來興建一所服務元朗區居民的區域醫院,佔地約10.7公頃,面積比今日的天水圍醫院大八倍。研究認為區內發展初期未需要興建醫院(Demand for this hospital is not expected until late in the development programme),故此該用地被列作未確定用途;報告又提出在新市鎮入伙初期設立診所,即是於1993年啟用至今的天水圍健康中心,以服務早期入伙的居民。研究並無評估醫院應否繼續沿用該用地興建,只在發展計劃時間表訂明當工程H組填土及基建工程完成後,醫院應在1993年落成。

我們翻查1984至1985年的政府檔案,發現當時工務部門曾諮詢負責管理公立醫院的醫務衞生署(於1989年重組成衞生署和醫院事務署,全港公立和資助醫院於1991年由醫院管理局接管),希望對方盡快表明該地的使用意向,以免影響土地平整工程進度,然而署方在1985年11月表明,無意在1994年或之前動用該地,可見當局因預計當區醫院需求不大而擱置興建。前拓展署在1986年發展大綱圖註釋書中,指出可於往後階段重新考慮以第31區用地建院(As this was a very long-term provision it has been deleted and may be re-programmed on this site at a latter stage),建院計劃第一次擱置。

天水圍在1990年代被視為重要的房屋供應地區,當局開始將原為工業或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土地撥作建屋用途,第31區用地亦包括在內;同年,政府委託顧問公司制訂天水圍預留區(天北)規劃總綱圖,翌年公布的研究報告中無說明預計有11.6萬人居住的天北需要興建醫院,只建議設立一所新診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局最終照單全收,再無檢討預留醫院用地的需要。

全文請到本台Medium閱讀